珠毛茸茸的小脑袋道:“好好跟在你姑姑身边,莫要顽皮,知道了吗?”
“阿玛。"年珠点点头,正色道,“我知道啦。”今日的她穿着身琵琶对襟绣狮子猫红袄,襟边、领边和袖边均滚了圈雪白的狐狸毛,头上扎了两个包子头,脖子上挂了个镶着鸽子蛋般大小红宝石的金项圈,虽说她如今脸上已褪去了奶膘,但还是胖嘟嘟的,任谁见了,都会觉得她是一养在内院的娇娇格格。
年羹尧这才穿上大氅,阔步流星走了出去。他一出门,就沉声吩咐身侧人道:“去,查一查这些日子雍亲王到底与谁来往过密。”
屋内的年珠却与年若兰是面面相觑,过了好一会,年珠这才轻笑道:“姑姑,阿玛只怕做梦都想不到王爷背后是我在出主意呢。”“是啊。"年若兰替年珠整理着她那歪了的包子头,笑道,“珠珠放心,姑姑答应你的事情不会食言,女子过于聪慧也算不得什么好事,日后寻个疼你爱你的夫君才是最要紧的事。”
年珠:“???”
她很想告诉年若兰,不管是女子还是男儿,幸福都是握在自己手上的,不是说所有男人都靠不住,但这世上靠不住的男人是大多数。不过她想着历史上的雍正对年贵妃是一往情深,这些话她也觉得没必要说。年羹尧一回京,在京城里就引起了轩然大波。最关心年羹尧动向的自然是十四阿哥一党的人,不过年羹尧可没将他们放在眼里。
年羹尧离开圆明园后,就进宫面圣了。
此时的年羹尧颇得皇上看重,他一汉军旗臣子能稳坐一品大吏的位置靠的是他过人的才干,这些年做了许多兴利除弊之事,皇上更盼他“始终固守,做一好官″。
年羹尧欣然应允,一时间,他成了京城之中的热灶。当然,他在知晓四爷故意与年家划清界限后,也不远不近与四爷保持着距离,既没有刻意疏远,却又叫众人看见他对四爷的不满。年珠就这样陪着年若兰住在圆明园内,直至除夕前一日年家才有人派人来接。
可年珠却不愿回去,对着孙管事道:“孙管事,您与祖父他们说一声,就说我不回去,若是我回去了,姑姑一个人住在圆明园多无聊呀!”“王爷在除夕当天要带着福晋姑姑前去宫中赴宴,接下来几日定又忙的抽不开身,根本没时间来看姑姑。”
纵然年若兰说她向来喜欢清静,要年珠回去也无妨,但不管她怎么劝,年珠都没有松口的意思。
“纵然阿玛额娘他们想念我,但他们身边还有祖父、大伯他们在,您身边只有我,若是我走了,您一个人孤零零的。”“我就想陪在您身边,陪着您说说话。”
上辈子她是个孤儿,比谁都知道孤独的滋味,正因如此,所以这辈子她格外真心这些家人。
“咱们珠珠真是个好孩子。"年若兰红着眼眶将年珠搂进怀里。孙管事只得回去。
到了除夕当日,年珠一大早就起来了,又是带着聂乳母、秦嬷嬷等人张贴春联、门神、窗花等物,又是指挥着厨娘包饺子,更是道:“我听额娘说起过,今晚上得吃饺子,饺子里还要包上一颗金豆子,谁若是吃上了金豆子,来年就会有一年的好运。”
“你们待会儿也包一颗金豆子进去,将那个饺子做上记号,盛到姑姑碗里去。”
几个厨娘连声答应下来。
天色擦黑,年珠就与年若兰吃起年夜饭来。比起从前在年家时热热闹闹的年夜饭,虽说今日桌上摆了整整一桌子美味佳肴,却还是显得有几分寂寥。
秦嬷嬷等人却显得高兴极了:“…说起来,这还是侧福晋过的最热闹的一个除夕呢。”
“往年除夕时,王爷都会带着福晋进宫赴宴,纵然王爷疼侧福晋,可自除夕夜到了元宵节,王爷都要歇在正院,旁人都在热热闹闹过年,唯有听雪轩里是冷冷清清的。”
“今年好了,有七格格您陪着,侧福晋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年珠愈发觉得留在圆明园陪年若兰一起过除夕是个正确的选择,她想,历史上的年贵妃之所以早逝,大概不仅是因为接连痛失三子的缘故,这样冷冷清清的日子,谁能喜欢?
恰好有小丫鬟端着刚出锅、冒着热气的三鲜饺子走了过来。这饺子是用鲜嫩的河虾、炒好的鸡蛋、嫩油油的酒菜、六瘦四肥的猪肉等等制成的馅,里头还加了蚝汁和鸡汁,一端进来,整间屋子里都飘荡着香气。年珠一早就知道那个包了金豆子的饺子有个小小的缺口,她便自告奋勇盛起饺子来。
年若兰刚吃了几个饺子,就"哎呦”一声,发现自己的饺子里藏了颗金豆子。“姑姑。"年珠满脸含笑,看向年若兰道,“恭喜您啦,接下来的一年里,您会有数不尽的好运,定能平平安安生下个康健的表弟或表妹来……年若兰看了看饺子里的金豆子,又看了看年珠,哪里还有不明白的?她含笑将这个饺子吃完,吩咐秦嬷嬷将这颗金豆子洗干净后好生收起来:"珠珠,谢谢你。”
吃完饭后,本该是守岁的,但年珠直说她们两个一个是身怀六甲的妇人,一个是只有五岁的小娃娃,不必遵守这些繁文耨节,她亲自点了除旧迎新的鞭炸后,就各自去睡下了。
翌日一早,年珠刚起床,就收到了好多好多红包,而且个个都是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