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元的市值明显的泡沫化严重。
经过这一轮股灾的大面积暴跌,本身想像空间就有限的一只股票,股价已经回落至22元左右,市值几近腰斩,追高被套的那批人想要解套不知道要到猴年马月了。
闪驰科技是一家优秀的龙头企业,但也正是因为他这种优秀以及业务的单一,让股票没有什麽想像的空间,在前几年闪驰科技的股价就一直非常的稳定。
也就是在去年十月份之后赶上了大牛市,又因为高送转的缘故才导致股价暴涨。
在一一看无一错版本!
真要说起来,闪驰科技最大的想像空间大概来自于它持有的那1%的某团持股份额,当前不仅仅是网约车在玩补贴大战,外卖市场上的大战同样打得火热。
在网约车领域烧钱培养市场尝到甜头的阿狸跟腾迅两家,目前又把目前盯上了外卖以及本地服务领域,阿狸跟腾迅各自带着他们的小弟打得是不可开交。
饿了麽跟某团甚至要求一线员工练习自由搏击,争不过就打。
目前比较有趣的是某团还是阿狸的小弟,饿了麽则是腾迅的小弟,跟第一轮网约车大战开始之时一样,阿狸凭藉着支付宝得天独厚的支付优势占据着市场领导地位。
不过檀锦程却知道,王新这个「二五仔」马上就要跳反了,事实上在去年的首届网际网路大会上,檀锦程就感受到了王新跳反的决心。
彼时的王新就向檀锦程流露过对阿狸的不满,从一开始就希望自主的王新,对于阿狸想要掌控某团全局是无法接受的。
不然的话王新也不至于接受檀锦程的投资,从资本的圈子里来说,檀锦程是独立的巨头,但是从网际网路的领域来看,更多的还是习惯把檀锦程旗下的网际网路产业归于腾迅系。
就像是快车还有嘀嘀一样,他们最后都选择了跟腾迅走得更近一些。
某团跟饿了麽打得很厉害,也很烧钱,前几天张旭鹏跟檀锦程聊天的时候还听他提起过,王新私下里吐槽他们的现金大概只能支撑半年了。
同样的,饿了麽也是在苦苦支撑,这时候就是看谁能熬下去,把对手先熬死。
MD,从去年到年轮的CD两轮融资,某团一共加起来融资了10亿美刀,10亿美刀仅仅只能够烧一年,真真就是打疯了。
某团这边的融资很夸张,饿了麽那边也不差,去年五月份大众点评投资了饿了麽8000万美刀,到了今年1月份基本上就快没了。
那是饿了麽的D轮融资,大众点评的背后是腾迅,D轮可以说是腾迅包办的。
今年一月份,两方都准备开打了,再由腾迅一家来肯定是不行的,小马哥组织了包括东子,红衫,巨量,仲信产业基金等等合作夥伴在一起给饿了麽投了总计3.5亿美刀。
当时的饿了麽估值30亿美刀,巨量引擎依旧还是跟某团上的操作一样,以3000万美刀的价格认购了1%的股份。
包括在2013年11月份,巨量引擎跟着红衫等机构一起投资的500万美刀,目前巨量引擎在饿了麽持股1.5%,另外闪驰科技同样也是饿了麽的电动车供应商。
老实说,如果从纯财务的投资角度来说,檀锦程已经看不上这一个点两个点的股份,赚不了几个钱还浪费精力。
投资这些公司更多的还是出于战略角度来考虑,另外就是一个人情,一家创业公司某一轮会有一个领投机构,而领投机构又会拉上自己的朋友跟投。
像是投资字节,由巨量引擎领投的那几轮,檀锦程同样拉上了红衫,顺为以及腾迅等等他合作比较多的投资机构。
一方面是合力,另一方面也是分担风险。
像是拼夕夕,等到他们要上线比较大的融资额度之时,巨量同样也会拉上合作夥伴。
其实从一家家成名公司的历史过程当中就能看出,很多风投机构在融资规模逐渐提升之后基本都是集体出现的。
如阿狸的重大投资,往往伴随着软银,到了后期又会经常出现DST。
这就是他们资本发展的过程,檀锦程的巨量引擎这些年的重大投资,无论是领投还是跟投,基本都伴随着红衫资金,腾迅资本,顺为资本,启明创投等等公司一起。
以这几家为主体,再扩散各自的投资圈,基本就形成了檀锦程的投资帝国。
比较有趣的是现在小的投资项目,基本不会以巨量引擎为主体出现在股东名单里了,而是由巨量引擎控制或者是檀锦程,黄鸣还有成林峰等人控制的不知名公司来投资。
例如某位跟檀锦或者旗下公司有关系的特殊人才,他看中了某个项目,也有属于自己的人脉,但苦于缺乏资金,这时候这一类实控之下的不知名小型投资公司就有用武之地了。
用这些小公司来投资,带着这位赚点儿钱。
像是今年非常热门的影视行业,像是阿狸,腾迅还有巨量这样投资机构都有投一些小型的影视纪纪公司,是檀锦程这样的富豪真的看好这行麽?
并不是,以一家小型的纪纪公司体量来说,一年撑死了赚个几亿,这点体量大小马,檀锦程这样的人会看得上?
尉来股份随便一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