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价为一美刀,但是电池容量只有松下的一半,如果想要切换到这家供应商,那电池的数量几乎就要翻倍才行。
相当于双电池底盘设计才能够设计参数了,三丧的想法很简单,就是用底价策略先弄死一大群市场选手再说。
另外三丧也是逮着松下以及其他的日系企业薅羊毛,从去年开始他们就开始挖松下的专家,年薪70万美刀起步,这几乎是现在市场价的三倍了。
另外他们还开始逆向分析住友材料独家供应的粉尘方案,说白了就是偷师,反正大家都不是什麽好东西。
这两年以来,大家其实都没闲着,尉来自打跟宝马合作,在锂电池技术上取得突破之后,也没少挖日系专家,有一点必须要承认,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日系企业的锂电池技术理念确实是非常先进的。
真正开始搞锂电池的,其实大多数都是日系企业,BYD号称很早就开始研究这些,但包括整车来说,都可以称之为摸着日系过河。
跟三丧一样,日系是没少被他们薅羊毛。
「但是尉来的产能够吗?我们新的一批订单是打算生产25万辆电动车的。」
按松下的涨价要求,特斯拉单单电池成本就从40亿变成了70亿,还是美刀!
不过马厂长也真是牛逼,在2013年他就敢下供25万辆电动汽车使用的电池订单,高达几十亿美刀的金额,实在是够有魄力的。
马厂长不担心尉来的电池技术,也不怀疑玄武电池是否能够适配于毛豆S以及特斯拉以后的车型,因为第一款玄武电池也是基于18650技术研发的,就是名字不同而已。
另外,两家公司在专利技术上共享,很多设计方案都是相通,马厂长甚至已经在考虑学习谷歌的开源策略,把他们的专利开源,把全球电动车汽车给炒热。
另外,开源也意味着更大的野心,他想掌握电动汽车的定价权。
无论是哪个行业都存在着定价权,像是现在的智慧型手机市场,苹果就掌握着高端机型的定价格,而小米为什麽把价格一直定在1999元?无非也是定价权之争。
雷布斯小米2发布会上一句句的『吊爆了』,无非也是向友商们宣布主权。
「哈哈,埃隆你可能还不了解我们的电池项目,说到尉来的电池业务起步那可是比我们的汽车业务还要早的,我们不仅仅只是技术上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产能上我们随时都可以拉满的。」
「另外,我们在全世界各地可都是有矿的,论成本松下是比不过我们的,我们可以给你更便宜的价格。」
「这样吧,我不知道你的行程允不允许,如果允许的话我可以邀请你参观一下我们在庐州的电池工业园,那里也是我的家乡。」
前些年趁着次贷危机以及欧债危机,黄鸣满世界的跑,去收购便宜的矿产资源,当时看似凌乱的布局,现在已经起到成果了。
两美刀的价格,松下能够保证小赚,但是尉来赚得可比松下多太多了,别的不说,单就是政策给予的补贴以及人工成本上,松下跟尉来就是没法比的。
其实尉来要是跟三丧那麽玩,走大幅亏损路线,把电芯也定价在一美刀,那在全世界之内都得引起轰动,不知道多少同行要被卷死。
只不过暂时而言檀锦程还不想这麽干,国产电池产业还很脆弱,真这麽玩的话死的先是我们的企业。
另外,如果尉来能够拿下这40亿美刀的订单,而且是从松下口中虎口夺食而来的,别的不说,单就庐州当地就给檀锦程嗑几个都行。
2012年,皖省对外出口总额267.5亿美刀,庐州市113.2亿美刀,40亿美刀的出口额代表着什麽不必多说。
马厂长来华之前有跟檀锦程沟通过有意向尉来采购电池的计划,不过那会儿檀锦程没多想,以为对方只是买一点意思意思,给松下增加点压力。
他绝对没有想到马厂长此时居然就有换电池供应商的计划!
必须给他给拿下。
马斯克犹豫了一下道:「那我如何能保证供应链安全的问题?」
行程上倒是没什麽问题,他现在也不是什麽大老板,另外既然檀如此说了,他也不觉得会骗他,产能跟不上不能如期供应的话,那是要付违约金的。
他对于尉来集团有些了解,但了解更多的也只是汽车这板块,尉来集团手里有矿这事儿他还是真太了解,主要是檀锦程做得过于隐蔽,这事儿国内目前也没多少人知道。
不过高层是知道的,不然的话也不会这麽支持尉来。
「很简单啊,咱们成立一家合资公司,持股比例可以一半一半,这样的话就能够保证特斯拉供应链的安全问题。」
实际上马厂长有些多馀担心供应链安全问题了,今年特斯拉的全球销量预期是1.5万辆,按每年翻倍的销量预期来计算的话大概够他们用到2017年,至少也是到2016年。
不过有这种担心也是正常的,檀锦程各种布局不也是为了供应链安全的嘛。
前世的宁王跟各大主机厂商都成立了合资公司,其中也不乏这个原因。
不要说现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