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玩意儿一年也有个两三百辆的销量,马厂长在米国不挣钱,但是在国内通过加价的方式还是有点儿利润的。
其实慢慢卖也是挺不错的,不过这事儿是早就跟马厂长协议好了的,他们入华之时就是尉来交还销售权之时,不然会影响他们的品牌形象。
可以想像的是2013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会很热闹,BYD秦是船夫哥的转型之作,也是BYD王朝系列的开山之作,今年已经卖得很不错了,明年他们肯定会加大投入。
10几年之后的新能源汽车车主可能不理解一款新能源汽车在四月份才开始售卖,全年卖出去2000辆左右是一个什麽概念,毕竟这个数字如果是在10几年之后公布,一定会被笑话死。
但是放在2012年,那就真的是『爆款』了,BYD F3 DM款可是卖了好几年都没有这个成绩。
其难度比一款燃油车上市之后月销破万要高太多了,船夫哥最近跟檀锦程互动频频,除了有重视对手之外,也是希望双方能够进一步增进交流,把新能源汽车市场给炒得再热一点。
BYD秦跟埃安S是直接竞争对手,双方在营销方面可以拱火,该下手的时候双方都不会客气,但是把市场做大炒热也是双方的默契。
只有市场做得够大了才配谈竞争,现在说竞争关系多少有点好笑了。
跟尉来一样,BYD也在加大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投入,同时奇瑞,吉利等等国产主机厂商都在不约而同的宣布要加大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投入。
不管他们是不是真的投入,有这种造势都属于好事。
搞定了几大股东之后,尉来要干的事儿还是挺多的,接下来的股改涉及很多,首先就是对于集团公司的整体估值,沈楠彭的估值法儿只是个粗略的设想。
对标长城或者BYD没什麽问题,但人家是上市公司,溢价已经有了,尉来要达到这种溢价也是在上市之后的事儿了。
「按350亿元的估值吧,怎麽样?按檀总的说法上市至少还得两三年,总得给上市留点空间,不然的话IPO根本没多少空间的。」
沈楠彭是这方面的专家,尉来不可能在美股上市,,如果单独在A股上市,那IPO的金额得等到会是一个什麽样的数字?
按现在A股的低迷程度,如果不碰上牛市根本容纳不下的,所以最完美的作法是A+H股同时上市。
但不管怎麽说都是一个巨无霸式的IPO项目,BYD上市之时估值也就200亿元,虽然在那个年代也是个天文数字,这也导致他们没法在A股登陆。
檀锦程想了想道:「没问题,那就按350亿元的估值来计算,另外我准备拿出8%的股份用于员工还有高管们的持股计划,这个没问题吧?」
刚刚这几位已经答应按比例出资,将公司的注册资本增资至20亿元,在估值上让一步也没问题。
沈楠彭说的也道理,现在估值太高了,将来IPO很可能会直接失败,盘子太大也不见得什麽好事,除非分拆业务出来上市,那样的话对于公司来说其实不是什麽好事。
檀锦程还是比较倾向于集团整体上市的,像BYD,长城汽车那样,募集到的资金也能够更好的规划利用。
「闪驰系的传统文化嘛,这个就更没问题了,我们还是会大力支持檀总工作的。」
这次率先支持的是庐州方面,檀锦程决定大力投资庐州,逻辑上也没什麽问题,对于他来说那是大好事,真的投资下去,那他的地位就更稳固了。
看看滁州那边,因为扬子汽车还有檀锦程的原因,招商引资多了很多,檀总在实业圈子里的人脉还是很广的,随便介绍两个供应链企业过去就不得了。
不过他说的也确实没错,这确实是闪驰系一直以来的传统,檀锦程本身不是技术流,真要说他算哪一个流派出身的,那应该是营销流更合适。
不是技术派,想让技术派卖命最好的方式就是给股份了,从一开始檀锦程用的就是这招,这一招也确实好用,有了股份大家就都是老板了,没道理不给公司卖命。
「那剩下的就没什麽可说的了,那我这边就让公司开始准备了,年后的话尽快完成股改怎麽样?」
「没问题,我们这边回去准备资金,尽最快速度给檀总你打过来。」
「那好,那就麻烦各位了。」
距离过年只有十天时间,年前是肯定来不及了,檀锦程的计划是在2013年3月1日之前完成公司的股改,二季度正式进入到狂奔的模式。
「不麻烦,这是我们作为股东应尽的义务。」
在估值上檀锦程做了一定的让步,对于他们来说其实是好事,虽然要稀释一部分股份,但是不出意外的话到尉来上市之时,那IPO的规模至少是500亿起步。
明星级的IPO,对于原始股东来说带来的不仅仅是天量利润,更多的还是在投资圈子里地位的上升。
上市成不成功对于檀锦程来说其实没什麽太大的关系,他名下都已经有了两家实际控制的上市公司,多一家也不会有太大的感触,但是对于他们来说不一样。
财务通报会议结束之后,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