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3 / 3)

宦得患失 花间九声 2528 字 17天前

,把人拉到厢房里:“宝瓷姐姐,怎么这个时候过来?”

姜宝瓷也不瞒她:“我是想请丽妃娘娘接济些炭火,长春宫里的陈炭烧完了,惜薪司又没拨给新的,现在那屋里冻得像冰窖,李娘娘又病倒了。你跟管事的说一声,给我拿一篓,我先送回去,再去找惜

薪司的人计较。"

她竹筒倒豆子似的说完,本以为这点小事,找听春也就解决了,谁知听春立在原地不动,脸上显出为难的神色。

“这是怎么了?”姜宝瓷瞧着她问到。

听春犹豫了半天,才吞吞吐吐道:“宝瓷姐姐,其实,毓秀宫也没有多少炭了。丽妃娘娘早起去给皇后请安,不知怎么惹了那位,被罚跪在佛堂半个时辰,这才刚回来躺下。皇后还下了懿旨,说后宫妃嫔要厉行节俭,以后的吃穿用度都要缩减,炭火也改成三日一领,如今毓秀宫里,管事嬷嬷也只让在娘娘房里烧火炉,其他人,都是硬捱着。"“看来皇后是听到风声,知道了丽妃娘娘偷偷接济长春宫的事,故意拿她做筏子。”姜宝瓷思忖道。

“炭火是没有,药还是有的,我给姐姐去拿。”

听春出去 趟,过了半盏茶功夫又回来,手里提着几包草药,还端着个簸箕,簸箕里装着些木炭:“宝瓷姐姐,娘娘听说你来,让掌事嬷嬷给你的,还请你去正殿说话。”

姜宝瓷心下 暖,但她只接过草药:“炭火我就不要了,你们本来也捉襟见肘,再让我分走 些,你们宫里人就算嘴上不说,心里也埋怨,自己节省下的东西,倒便宜了外人,别叫你们主仆离了心。我也不进去叨扰丽妃娘娘了,你跟丽妃娘娘说,我们娘娘记着她的好。"

从毓秀宫出来,姜宝瓷憋了一肚子气,转头就往惜薪司走。她将心头的怒火一压再压,告诉自己现在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千万不可莽撞。

一到寒冬腊月,惜薪司就成了风水宝地,除了各宫主子们有用炭份例,其他宫女、太监们想要点炭来取暖,不但要看自家主子的情面,还得给惜薪司的把总太监孝敬钱。

姜宝瓷去的时候,惜薪司当值太监刚把各宫用度都盘点好,派人送出去,这会子正窝在太师椅上,抱着个紫砂壶,烤着炉火,惬意地喝茶取暖。

她自然知道规矩,先递上一包银子,笑着道了万福,谁知把好话说尽,那管事的一听她是长春宫的,仍是眯缝着眼带搭不理。

他早听了口风,皇后娘娘与长春宫那位不睦,他们这些办事的,得懂得体察上意,才能在这后宫里头如鱼得水。

宝瓷气极:“你们这些见风使舵的狗奴才,我们娘娘好歹也是正五品的主子,哪由得你们这么欺?赶明儿圣上到长春宫来,看我们不把 桩桩 件件都回明白,叫你们吃不了兜着走。”

掌事太监被缠得没办法,只得解释道:“按规矩呢,李才人身居五品,也该分得 担红箩炭,两担银骨炭,但是今年大雪封山,炭厂的新炭运不出来。上头吩咐了,先紧着圣上和嫔位以上的贵主使

用。”

“上头?哪个上头!少给我扯野棉花,没有炭,你那炉子里烧的是什么,是你老子娘的金身么?”姜宝瓷伸手一指屋内烧得火热的几个炭炉,冷嗤道。掌事太监一听就炸了,“噌”地站起来,抖着手怒骂道:“好你个下九流的戏子,跑到我这来撒野。来人!给我打出去,一根柴火也不许给她。”

以前有李贵妃撑腰的时候,姜宝瓷在后宫走到哪儿都被人捧着,嚣张跋扈惯了。此刻被人架着胳膊叉出去,知道这炭是要不来了,却仍要逞嘴上的威风,跳着脚回敬道:“原来你认得我,我再怎么下九流,也比你个断子绝孙的太监强!"

掌事太监气得脸色铁青,从牙缝里挤出一句:“给我绑了她,掌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