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风云(3 / 3)

一品名臣 南山有台 2425 字 4个月前

将人一眼看穿,锋锐,狠戾,像是草原上浴血搏击的黑鹰。

李檀说:“你就叫关关?”

关关额上渗出汗来,颤着声回答:“不,只是姓关无名,只是别人叫着方便,就成了名。”

“那,本侯便赐你一名,如何?”

关关跪下:“这是这是小人的荣幸。”

“本侯平生有‘饮马津江1’一愿,如此你就叫关饮江罢,也算是本侯对你寄予的厚望。”

关关不知是哪两个字,只记住了音,连声道谢:“谢侯爷赐名。”

李檀问:“你知道本侯为什么要将你留下吗?”

关关答:“因为侯爷慈悲。”

李檀说:“不对。”

关关抖了一下,背上燥热得厉害,左思右想,颤颤巍巍地看了一眼李檀,才回答:“是因为岳渊”

“你很聪明。”李檀从纸上写下“关饮江”三个字,道,“本侯身边不留无用之人,既遣人教你习武,也望你能勤勉为之,修得一身本领,不要做庸庸碌碌的人。”

纸片飘扬着落在关关面前,他折起来放在怀中,深深叩首:“侯爷之恩,饮江无以为报。”

“本侯只要你一颗‘忠心’,护岳渊周全,就是最好的报答。”李檀执起半卷闲书,重新窝到椅子里去,对关饮江说,“此番话你记在心中就好。往后在本侯手下做事,首先要学会闭嘴。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你心里明白。”

“属下谨遵侯爷教诲。”

“去吧。”

关关离开后,李檀窝到一旁的榻上去,将书搭在脸上,闭了半会儿的目,只觉浓浓的疲倦涌上来,一阵一阵的天旋地转。仿佛只他一人的时候,他才能得片刻放松。

可这片刻轻松并没有持续多久。

门扉被人请叩了叩,叩法三急一缓,不得李檀回应,来者便侧身进来。

“小侯爷。”

这般行踪诡秘者,乃是李檀手下的死士。原是不忠于李檀,而是忠于李檀的父亲李文骞。

这批死士是李文骞一手调养出来,李文骞战死后,他们才向李檀递交了调令铁符。死士不多,姓名、样貌,李檀不得知,只知他们皆有一颗铁胆忠心,凡是李家的命令,绝无违背。

李檀将书摘下来,仍闭着眼,淡道:“说罢。”

“吴王谢庸的确打算回京,只是苦于无回京之名。吴王门下的谋士给他想了几个计策,皆不得人意,所以他尚留在江芷。”

死士看了看李檀,见他仍闭着眼睛不说话,才道:“当初康峥海还是吏部尚书的时候,曾为吴王一党。立储之后,吴王被封王出京,康峥海也遭贬谪,到黎州来做了太守。一做就是十几年。如今对他来说,是个回朝的好机会。他做吏部尚书的时候,朝上不少文官是他的门生弟子,有他们襄助,或许吴王能够顺利回京。”

李檀笑了笑:“我爹还在的时候,康峥海做吏部尚书,也没少往我们将军府跑,我能不认得他,也不知道他来是做什么的吗?倘若是本侯动动手指就能查来的事,要你们作甚?吃银子!?”

死士默然,肃声作答:“主子恕罪。”

“想当初将军府上有不少门客,虽然也是干着白吃米饭的事,却没有你们这样吃相难看的,好歹他们能在李家将倾的时候扶上一把而你们,是一点用处都没有。”

死士单膝跪地,深深伏首:“老将军在时未能尽忠,如今不入小侯爷青眼是属下无能,但属下还有一条命,供小侯爷差遣,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李檀从袖中掏出调令铁符,扔到死士的面前。

死士睁大眼睛,浑身一颤,给李檀叩首再拜:“请小侯爷再给属下一次机会!”

“不是说肝脑涂地,万死不辞么?”

死士抬起头:“属下不明白小侯爷的意思。”

李檀说:“往后这个铁符就交给你,你们只有一件事要做。”

“请小侯爷吩咐。”

李檀:“保护好岳渊。倘若他有任何闪失,你们提头来见。”

死士:“小侯爷?”

李檀眸色一深:“听不懂?”

死士深深叩首:“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