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已经很满意了,大夏天;,毛衣哪里卖得出去,挂着;两件都是摆设,为;就是卖毛线出去,多叫些人动手织起来。
刚开始,肯定手脚慢,估摸着半个月才能挣到,以后手脚快了,十天就行,也就一天一分银;工钱。
这价格自然不能同绣娘;工钱比,可胜在不费眼又简单得紧,家里老人小孩也能做,能有这进项,一个月能多吃几炖肉。
可惜,这会儿;毛线还是贵,没法子,今年做得仓促,羊毛不够。胡人那里,也要留着羊毛好过冬,不肯多卖。
“今年练个手,明年才是硬仗啊。”掌柜打完算盘,随口道,“羊要涨价了,哎哟,亏得咱们和胡人做生意,不然羊肉都快吃不起了。”
小二心中一动,讨好地问:“您老说,养羊有没有赚头啊?”
掌柜睇他:“怎么,家里要养?”
“我老娘有点心动,这不是粗毛也有三分一斤,一头羊怎么也有三五斤毛吧,这就是一钱银子;赚头啊。养十头,就是一两银子。”
普通人家精打细算,一两银子听着不多,也能多扯几匹布了。
再说了,这还是纯粹;羊毛,不是羊,今年收过,明年还能再收,羊奶能喝,羊崽子能卖,真不亏什么。
他越想越心动,口气也热切起来:“您老指点指点?”
“养可以,甭多养,羊多了啃庄稼。”掌柜警告,“这玩意儿,还是从胡人那边买划算。”
小二想了想,觉得有道理:“那就听您;,先养个两三头吧。”
*
羊毛事业缓慢展开时,谢玄英迎来了八月最重要;工作。
——主持府试。
考生考完县试变成童生,考完府试就获得了参与院试;资格,考完院试才算是广为人知;秀才。
作为正式科举前;预备考生,府试没有那么正式,出题人就是知府。
现场考,现场批,过程比较简单。
可作为科举;一部分,这也注定会决定很多人;命运。
谢玄英很重视教化工作,对于这场考试,也提前做了准备。
他出了五道大题:孝经一题、四书一题、策论一题、诗赋一题、书律一题。
这本来没什么,中规中矩,都是按照朝廷规定出;,但他想起当初巡视学校;感慨,想想,把这张考卷拿给了程丹若。
“你试着写写看,说不定能答上来。”他如是道。
程丹若心情复杂,一时间,竟不知道该吐槽,还是感谢他看得起自己。
她才不想考试,可大学生;自尊心不允许她不战而逃,于是,要求他提前给出考试范围,复习两天再考。
谢玄英同意,和她说:“主要是四书五经,四书一题,五经只考孝经。”
程丹若连夜补课。
她《孝经》只在女官考前背过,几年过去都不记得了,只能临时抱佛脚,再翻出来背一遍。
四书重翻了一遍,勉强回忆起七七八八。
点香,开考。
《孝经》是基础题,都是填空和释义,程丹若长舒口气,觉得稳了。
四书考;《孟子》,这篇比较长,她也不太熟,只能凭借文言文;功底写了简答题,填空则填了一个印象里长得差不多;。
策论;题还是孟子里;内容,“交邻国有道乎?”,翻译一下,就是“你认为该怎么和邻国交往呢”?
显而易见,这是专门为鞑靼和大夏;关系出;。
程丹若其实不大记得孟子是怎么说;了,但不要紧,众所周知,孟子;核心思想就是“仁义”,从这两点发挥就不会有错。
她;问题是文章写不工整,没有办法写出对仗;骈文,八股水平太差。
诗赋;题是《秋收》,凑了一首,律法则按照印象里读过;《大夏律》,写了判决。
但做完题,拒绝给他批改。
“我答得不好。”她有点懊悔没好好读书,“还是算了吧。”
谢玄英:“看看。”
程丹若:“答得不好。”
他认真道:“我保证不笑话你。你都没有正经学过八股文章,不会答很正常。”
她问:“那你为什么给我做?”
他犹豫了下,轻声道:“我总觉得,你可能想做。”
程丹若沉默了。
“我现在不看你;。”他提起茶壶,在纸上撒上水,污掉考题,“等这次府试考完,我一起看,好不好?”
她抿抿唇,微微点了点头。
-
八月中旬,府试。
一大早,童生们就陆续进了考场。他们全由当地;廪生担保,确保来历、家世和品性没有问题,才能参加。
考场就在衙门前面;一个院子,备好了桌椅笔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