吗?
既然如此,那大明也从海喇儿拉出十万骑兵,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做凿穿漠北。
“出动如此多的骑兵,所需民夫和挽马都不在少数。”
“臣以为,漠北广袤,若是战况陷入焦灼,那以朝廷的财政情况,恐怕并不能负担此次远征后续的补给……”
夏原吉皱眉建议,朱高煦闻言皱眉看向郭资,郭资也是眼神躲闪,显然都不太希望打这一仗。
尽管有了东北铁路和漠北铁路,江南的物资可以运送到漠北地区,但运送到海喇儿只是开始,明军要出击,自然是从海喇儿向西征讨。
漠北从东向西三千余里,十万骑兵一人三马的情况下,每个月最少消耗二石豆、二斗军粮。
如果是七月出征,打到十月结束那还算好,一旦超过十月,那补给难度就立马加大了。
运送六石豆和六斗军粮前往三千里外,那最少需要两名辅兵,四匹挽马拉拽十石豆,两石军粮才足够。
也就是说打三个月时间,需要二十万石军粮,一百万石豆料。
二十万石军粮也就是二百万石稻米,除此之外还有醋布、盐晶、干菜等等物资。
这三个月打下来,起码要出动二十万民夫,四十万挽马,以及一百八十万贯的后勤补给费用。
每拖一个月,就是六十万贯。
如今大明才刚刚偿还百姓的二千万贯建设国债和利息,除去明年的开支,国库之中积存不足七百万。
关键是朝廷两年后还需要支付七百多万贯的国债加利息,加上两年后的开支,夏原吉和郭资现在几乎把头发都愁白了。
这样的情况下,朝廷居然还要去打仗,而且最起码一百八十万贯起步。
如果算上挽马和军马将士的死伤和抚恤,那三百万贯岂不也不是说笑的。
夏原吉和郭资都看出了朱高煦想要毕其功为一役,但大明朝的财政显然不允许……
“算上东洲和北洲的金银也不够吗?”
朱高煦询问夏原吉和郭资,夏原吉和郭资闻言摇头。
“陛下,臣请陛下收回圣意。”
夏原吉作揖行礼,脸上表情肃重,就差没给朱高煦跪下了。
“此战若是不打,日后始终还是要打的。”
“趁这个机会打,给大明朝打出一代人的太平,这是值得的。”
“可是陛下,国库……”夏原吉跪在了地上,这一幕与历史上他跪朱棣,不让朱棣第五次北征一样。
只是朱高煦不是朱棣,洪熙也并非永乐。
“如果这一战结束没能解决问题,亦或者战后朝廷财政出现问题,那朕准许动用金库!”
朱高煦一开口,夏原吉便无话可说了。
金库,这是朱高煦从洪武三十三年就开始积攒黄金的仓库。
此前二十五年都未动过这个仓库,而这个仓库每年也能入库二三十万两黄金。
当下这个仓库之中的黄金别说全部拿出,就是拿出三分之一都能解决大明朝当下的问题。
有了朱高煦的这个承诺,夏原吉便也不再执拗的抗拒北征,而是开始与郭资盘算了起来。
如果明年七月就要北征,那必须从现在就得在各个仓库积攒物资,等待来年四月东北铁路和漠北铁路的积雪融化后动兵。
至于漠北铁路和东北铁路的建设却并不会因此而耽搁,因为这些铁路的建设流程都是夏秋季挖路,铺设路基,冬季要做的就是铺设枕木和铁轨罢了。
东北冬季动工难的难点主要就是水和土地坚硬,但这些问题被工部在夏季解决,冬季只要铺设好铁轨,那等夏季检查加固一遍就足够。
说到底,还是因为大明的火车满载速度并不快,所以对于铁路的要求也不如后世高。
如果用后世的标准来衡量当下,那当下的许多铁路无疑都是不合格工程。
“敢问陛下,这次出征是哪位将军领兵出征?”
夏原吉突然开口询问,朱高煦闻言略微尴尬:“这件事你们六部就不用管了。”
“是太上皇吗?”夏原吉难得质问朱高煦,朱高煦本想掩饰,但夏原吉却突然下跪道:
“陛下,太上皇年事已高,请您不要再折腾他了……”
(本章完)
.yetia102798/4183614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yetia。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