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止学的高手——曹寡妇、陈婴母亲等(1 / 2)

史记中的他和她 南曹 1070 字 9个月前

止学,是由隋朝大儒——文中子王通提出的,后世被历代文人名士所追捧。止学不是告诉人要不争,而是知道何时该停,何时该争。如果人生始终强调儒家的积极进取,努力就会成功,现实却又不尽人意,如果强调道家的无为不争,也是消极不对的。那么止学的出现,就给人们迷乱的世界观提供了栖息之地。《史记》中有智慧的除了那些风云人物之外,比如在止学方面做代表的范蠡和张良,其实还有一些普通人物也是值得研究的,尤其下面的三位女性。

曹寡妇跟随刘邦最早,且生长子刘肥。母凭子贵,应该有身份有资格追随在刘邦身边的。可是她没有去。

第一、吕雉是正妻,曹氏有道德,感觉自己的身份不正,无法接受他人的议论,更是因为深爱刘邦,替刘邦维护尊严。同时她与吕雉曾经生活在一个村子里,岂能不知吕雉的为人,不去争更是为了保全性命。淳朴的道德感加上看清人性,不争名利。正是因为她的不争,才使自己的儿子刘肥过得安稳,真是聪明人。

第二、为刘邦省去了很多麻烦。不争者则莫与之能争也!所以刘肥的封国最大。刘邦与吕雉还是有利益捆绑关系的,毕竟吕太公会相面,选择刘邦也是一种投资,包括吕氏家族,全族支持刘邦。这种女强男弱的格局,让混混出身的刘邦很不舒服。刘邦希望有真正的温柔乡,可以舒缓心情压力。之前的曹氏,之后的戚夫人都有此作用。但戚夫人在刘邦身边欲望过重,而曹氏则是纯粹的感情上喜爱这个男人。为与他有此缘分,有一个爱子而深感满足,不忍心再让刘邦为她操劳。

曹氏当时选择刘邦有为自己生计打算,也有情欲的需要,也可以说有利益的交换。但是这种交换,感情的真挚远大于利益。因为认识刘邦于未起之时,并不是能给她带来最大利益者,比如曹参对刘肥娘俩也非常好。我更愿意相信一个女人不顾名声跟一个未婚大龄光棍有私生子,更多的是为了感情。哪怕这份感情自己是如此的卑微,甚至功成名就后都自愿牺牲自己,为曹氏的深情赞赏。

第三、曹氏颇有识人的眼光,首先挑中刘邦。开酒店的寡妇见的最多的就是酒后男人的嘴脸,及醉酒后的真实状态,可以说是阅人无数。一个男人醉酒后的样子很能反映一个人的特质。她能读懂刘邦,亦能读懂吕雉,经商之人,本就人情练达,岂能等到刘邦成功以后去趟后宫的浑水。

陈婴母亲的睿智

一、懂得止,非常不容易,止学就是自知,人贵有自知之明,学问说起来都很容易,大家都能听懂,但做起来却千差万别。所以,人生道理不用懂得太多,懂得太多容易变得教条。重点是把知道的,懂得的道理落实在人生的具体事件中,具体的考验中,进而形成属于自己的智慧。

陈婴在当地靠品行有点小声望,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在乱世中,很容易被浪潮吞没。而其母能认清陈婴的能力,看清眼前的形势及历史潮流,坚决让儿子在项梁手下做闲职,智慧高深。

二、陈婴家祖上没有做高官的,阶级认知、教育、人脉、格局、眼界都不具备。要敢于承认阶级性,是认清自己在社会中位置的第一步。如果是贵族出身,祖上有名望,比如刘备凭借祖上留下的名号还可以忽悠一些人马,而陈婴什么资源都没有。这个时候枪打出头鸟说的就是陈婴。中国有很多意思相反的俗语,谚语,经常容易把人弄的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听哪种理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好像有道理啊!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这到底还让不让人好好学习了。其实最正确的方法就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天时地利人和,时也运也命也,灵活运用。中国几千年文化,就像龙宫里的兵器库,你得看自己有多大力气,有几把刷子,再选趁手的家伙事。不是每个人都能抡起金箍棒的。没有翻天的本领,你拿着金箍棒,就是有罪,离地狱就不远了。不如找个一尺二寸长的小片刀,砍点树枝,换口饭吃,没事的时候在草地哼着曲儿,晒晒太阳,人生也挺有滋味的。

三、同时他还不具备刘邦那种草莽之气。谦谦君子,一个温和善良的好人,怎么可能做得好领导呢?慈不掌兵,义不掌财!欲做不凡之事,必是不凡之人。刘邦三十多岁才结婚,就好结交朋友,游手好闲,这绝对不是平凡之人之所为。而陈婴充其量是个成熟稳重受人尊敬的读书人,满脑子都是规矩,关键时候就讲良心。没有非常之谋,难以在大乱之世立足,谋身,生存。所以,他的妈妈用明智保全了儿子和全家的性命,等到刘邦胜利以后来投奔,最后被封侯,结局最圆满。

薄夫人,汉文帝的母亲。

首先薄夫人很聪明,能在后宫脱颖而出,被宠幸是很不容易的。薄夫人用一个梦,编故事来讲自己的需求是多么的重要,也是多么的巧妙。很多时候,我们都失败于自己的表达方式上,太过直接,没有新意,讲故事是不错的选择。薄夫人说有苍龙缠身,刘邦成事以后,就宣传他妈妈在野外被龙缠身,所以薄夫人的故事很能打动刘邦。还有一点绝妙的是,刘邦就宠幸薄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