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出仕丞相(1 / 2)

海陵天下 完颜大贝勒 1012 字 9个月前

宦海沉浮,犹如孤舟踏浪。深陷旋涡,岂能平步青云。

交出了大宗正府令尹的官防,元功有些不舍,但如今可以真正的踏足尚书台却是其梦寐以求的。

偌大的殿堂内,一张黄花梨的书案上摆满了来自各地的奏折,那都是元淮让人抱过来的,而他自己却以身体抱恙为借口,隐居回了府邸。

“丞相。”已经升为左司正五品郎中的刘勋端着已经批示好的另一沓奏折进来道:“刑部报送的十恶不赦名单下官已经批好了,请您过目,一共秋决大辟之人二十八个,这其中对父母不敬、对师长不敬者三人,其余皆为作奸犯科及山林匪患者。”

元功拿起最上层的奏折看了看,说道:“二十八个?是不是有点多了。”

刘勋道:“不多,这已经是近十年来处斩的最少人数了,其实也是为了彰显丞相您的仁慈,若换做往年,数量还得翻出几倍去。”

元功嗯了一声,拿起朱笔在所有人名上都画了圈,意为勾诀。

刘勋又抽出第二份奏折道:“工部奏请的折子,修皇陵所需工匠甚多,然而春汛在即,怕人手不够,需要征发十五万徭役。但下官想,正值春耕之际,若是贸贸然征发民徭,势必会引发民乱,所以否决了他们的提议。”

“那皇陵不修了?”

刘勋一怔,随即说道:“不是不修,而是缓修,陛下不过才而立之年,距离......”他压低了声音续道:“距离驾崩还有些年头,与其说劳民伤财的修皇陵,莫不如将劳力都投入到春汛的防治上,这样既可以省却征发民徭的麻烦,又可以事半功倍,不过此事还需丞相您的定夺。”

元功想了想,问道:“你主理刑部,目前各地牢狱当中有犯人多少?详细一些,比如还有一年刑期的是多少,半年刑期的是多少。”

刘勋微一沉吟,禀道:“目前北野各州府牢狱共关押男犯八万六千七百二十三人,女犯七千四百六十九人。其中十年以上者共计三万九千二百一十七人,半年至一年内在押者五万七千三百六十一人。”

元功一惊:“有时候我真佩服你这脑子,怎地能记得这般清楚。”

刘勋嘿嘿一笑:“这是属下吃饭的家伙式,必须牢记,就连今天释放的人数是四百一十六人,我都清晰的记得。”

“刘勋。”元功想了想道:“若是把那些犯罪轻的,刑期在两年以下的人放到工地上去做工如何?”

“丞相的意思是,以劳代押?”

“嗯,我看刑部报上来的数额,这帮在押的犯人每日吃食就要花掉几万贯,又不能产生好处,但若是让他们以劳代押,则可以提供一大批劳动力出来,无论是开垦官田还是兴修水利都是不错的选择,要是有表现好的,还可以为其减刑,这样既可以不用给劳作者工钱,又可以增加劳动力,岂不是两全其美之策?”

刘勋摇了摇头:“就怕有逃跑的,那样岂不是放虎归山?”

元功道:“非也,如今没有战争,国家所养士兵也是沉重的包袱,让各路州府上的禁军派人看押这些犯人即可,若有逃跑者,捕获加刑,我就不信他们会因小失大。”

刘勋觉得这主意不错,赶忙道:“丞相高见,这确实是两全其美之计,属下回去就斟酌起草。”

“南京城的困难解决了吗?”元功又问道。

刘勋道:“回丞相,自从您走马上任后,南京留守使的报难奏折就没在来过,所接到的都是其自力更生排除万难的折子,而且他还说您从中京调过去的粮食、种子已经全部到位,砍伐掉的山林都化作了千里良田,今年必是个丰收年。”

元功满意的点点头,其实此前南京城受灾之事有些夸大,全都是他和元列的计谋,目的就是想造成天下大乱的景象,好逼迫元亶让自己重新出仕。

“丞相,下属十分钦佩您的效率。”刘勋借机拍马道:“南诏去年丰收之年,您让中京榷场大量收购种子和作物,此举甚妙,一举扭转北野颓势,若是换了别人,恐怕还真没这本事。”

元功微微一笑,言道:“这都是中京摩州知府曹威的功劳,回头告诉吏部,在考功之时给他着重加上一笔,他办事稳妥,可调回中枢来伴我左右。”

“是,下属即刻安排。”

元功又拿起红色的那个奏折,上面是御史台参奏的贪墨官员的名单及具体案情。

“刘勋,御史台所列之官员,你可曾细细查验?”

刘勋道:“丞相,说到此事,属下实在是头痛,这风闻奏事实在是害人不浅,他们所弹劾的官员有一半是百姓口中的好官,只因为向御史台行贿,便被诬陷贪墨,属下已派人全部核实,最少有三分之二是莫须有的罪名。”

元功轻哼一声,将那奏折扔到了一旁道:“好事,你让吏部把查出没事的官员全都提上半级到一级,以尚书台的名义加盖印玺,让他们知道只要用心办事,便会得到上头的赏识。”

刘勋一笑:“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