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机推辞了一番,这才接受:“好。下午三点半左右,我办完事接你们回去。”
“多谢。”
“没事,反正也是顺路。”
厨师长的师兄,是个脖子粗大的中年人,迎面就过来了:“小许是吧?我们要200斤,一块五一斤。务必挑大的粗的给我,那才补。”
许永明点头:“放心,熟人介绍的,都是最好的给你。”
许永明和三蹦子帮着把东西抬进去,钱货两清。接过货款之后,许永明悄悄递给粗脖子一条烟:“师父,以后请照顾生意。”
粗脖子会心一笑:“行,我这边电话是XXXX。隔个三天你给我打一次电话。我看销量。”
卖完这200斤,还剩不少。
这才不过早上9点多,附近的农贸市场人流很大,许永明心动了,去碰碰运气吧。
两人一个推一个掌舵,把剩下的黄鳝拉到农贸市场去了。
还好,这里没有人拦着。
也许是因为新鲜玩意儿,生意很不错。到了下午两点多的样子,竟然卖了200多斤。
虽然还剩100斤左右的样子,但已经比来的时候好多了。
那张司机办完了事儿,又送他们回了本县。
就在棉纺厂下了车,已经是五点多,正好是工人下班的时间。
一阵下班的长号吹响,“呜呜呜呜”,甚是悠扬,陆陆续续走出许多工人。
许永明抓了几条黄鳝,拿了一条烟,走到保卫科,见领导模样的人就问:“吴科长,我是小白的朋友。”
那人说道:“哦,小白的朋友?怎么了?”
“我想在门口摆个摊,卖黄鳝。”
那人知道是熟人,也不为难他们:“好。也没什么,登记一下,注意一下就行了。”
许永明将手里的黄鳝递给他:“吴科长真是好人。黄鳝你拿去尝尝鲜,大补的。”
吴科长嘴里说着“客气了”,却接了过来,嘴里还提醒着:
“这边白天都是我在,你来没问题。我不在,有什么事儿,你找老方就行。”
都是熟门熟路的了,彼此也没客气。
许永明出手大方,80年代,两条烟搞定一个好工作。
这么肯付出,所到之处,人家也不会辜负他。
吴科长低声说:“今天刚发工资。明天磷肥厂发工资,你去磷肥厂。后天水泥厂发工资,你去水泥厂。”
就在这时,下班的人流都涌了出来。
不少人围了上去:“黄鳝怎么卖的啊?”
“大甩卖,一块八一斤。”
“我要五斤。”
“我要三斤。”
不到半个小时,100多斤黄鳝卖完了。
三蹦子看着空荡荡的桶子,身体一软,瘫坐了下来:“明哥,终于卖完了。我还在想,万一卖不完,得拉回去。咱们未必有这个力气了。”
是啊,早上四点多就拉车出门,去了临县,又回来等下班的工人们买。这一天可是够折腾的。
光靠人力,以后要去临县送货,恐怕麻烦了。
今天这600斤,成本是240块,除掉买烟的钱,赚了有500多。可今天比昨天累多了,还没昨天赚的多。
许永明意识到,稳定的销售渠道非常重要。
天也黑了,两人疲惫不堪,可还是不能停,因为有个重要的问题,这自行车的动力不行。
许永明说道:“三蹦子,走,去为民自行车铺。”
到了摊子,许永明开口就问:“老板,我这自行车想改装一下,能行吗?”
那老板抬头看着许永明:“哦,老顾客啊,行啊。改装的话,加柴油机,速度能到四十码,跟摩托车比也不差。”
九十年代,改装自行车的比比皆是,不过现在还是时髦的事情。
自行车大梁下面加装一个柴油机,马力足足提高了十倍。毕竟人力怎么跟电机相比呢?
人家苦哈哈的蹬车,你在后面超越,绝尘而去,那是多拉风的感受?
“好!那就改装吧,要多长时间?”
“我这儿就有现成的电机。你们要是等得起的话,一两个小时差不多了。”
三蹦子看这事新鲜的很,心里憧憬的不行:“我们等!”
改装好了,三蹦子第一个跳上自行车,一按按钮车就开了,还能调速度,拉风的很。
“哦,哦,哦……”三蹦子的声音随着风驰电掣,传出去老远,“明哥,上来吧,咱们十分钟就能飞奔回村里了。”
这车一上路,就引来众人的围观。这真是奇景!之前,村里的独一份,村长家儿子骑的车,这瞬间就被改装后的车给超越了!
村长家的儿子在后面骂:“你们敢超我!”
他拼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