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了。
回忆中,王父还行,王母不咋的,但祖母,也就是自己的亲奶奶,可是很疼爱自己的。
回去,一定要回去,爬也要爬回去,必须滴。
“阿母,啥时走?”
“过两天,这百来坛腌好即可。”
董先看着地上满满的豆,菜,肉,盐,知道这是矿上人心的保证,于是点了点头,不再打扰母亲。
想想看,连孔子那么有名的人,也会因为没有合适的酱料就不肯吃饭,更何况没有盐就会没有力气的矿工呢?!
……
两天后,董先骑着驴,枝和益捧着他的拐杖,跟着父母,一行人又回到了农庄。
到达时,董先爷爷董畯正带着人在地里干活。
董畯字南亩,灵丘五氏的家主,就属他辈份高。
其它四氏的家主跟董畯的嫡子一辈。
所以外人称为“南亩公”。
董建和莫瑶见了,只能也不能看着,于是也带着枝和益一起下地。
不帮忙不行呀,两牛三人,这时候,没有人会嫌人多牛多的。
董畯看董先一个人,于是想跟他聊聊天:
“阿虎”
董先坐在田梗上,拐杖放在身边,呆呆地看着,没有回应。
董畯看董先没有理自己,于是又叫了一声:
“阿虎!”
但董先就连董畯的问话都没听到,还是没有答话。
过了不久,他心中便有了定计:
是时候,该出手了。
想通自己要做的事后,目光一下变得有神。
爷爷董畯看董先先是目光呆滞,尔后又放出精光,于是趁着休息撞隙,过来问问:
“阿虎,在想啥呢?唤你两次,都不理祖父啦?”
“王父,两牛三人,费牛费人,如果我有办法,省牛省人,你要奖励我什么?”
董先也不绕弯子,开门见山。
前世就是弯弯绕绕太多,结果天鹅没得到,癞蛤蟆也没得到。
爷爷惊了。
这是病糊涂啦?
“阿虎,说啥呢?如果有办法,还等你呀?先人董安国,曾著农书十八篇,为何没有提起?”
“王父,反正我闲着也是闲着,你就让我试试,万一成了呢?”
“那万一失败呢?”
董畯反问。
“失败了没有损失,铁料还可回炉重铸,木料还可烧火,顶多损失点工钱。”
“那哪是一点工钱呀,包吃包住,一位大匠一天要二十钱呢!”
“王父,你就答应我吧,让我试试”
在前世的记忆中,对老年人,这招最好用,耍赖加撒娇,只要不是他从内心讨厌的人,这招就没有不成功的。
就算是董畯这样手下指挥近二百户,上千号人,既当家主,又当族长,也无法例外。
但,这年头,好像没有晚辈敢向长辈撒娇的。
除非不讲礼的人。
不过,让人意外的是,董畯没有生气:
“好好好,就让你试试,你且说说,需要什么?”
也不知道董畯心里是不是带着歉意。
毕竟在董先还没死的时候,他就急着要给安排后事了。
这事他办得,欠妥!
原本董先还想着,对付这老爷子,不撒娇个五轮十轮,恐怕不能成事,结果还没开始,这就答应了。
“王父,我们先说说奖励什么吧?”
“好,你且说来听听?”
“我想要当农庄匠头!”
“何谓匠头?”
“就是为农庄管理百工之事,指挥大匠。”
由于流通不便,为了生活方便,地方豪右在自己的庄园内设置各种机构。
简单一句话,就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比如:南阳湖阳樊氏,治田殖至三百顷。起庐舍高楼连阁,陂池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赀至百万。
像灵丘董氏,已传承数百年,当然也不例外。
“你胆子不小?”
“正的不行,副的也行。再说了,我也不一定能试成。”
“王父就应了你,那你试犁需要什么?”
“王父,这个需要……”
“阿虎,你好啦,……”
一阵银铃般的声音,飘了过来,原来是董玉珠来了。
自从董先出事,农庄对小孩管得严了,谁家的孩子谁抱走,没事不要乱走动。
但今天例外,因为爷爷也在。
董先话还没说完,一听到董玉珠的声音,那眼珠立刻被吸引过去了,笑着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