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的指挥家,打到高兴时,解开他穿的“耍筒儿”“大襟棉袄”,也不觉得冬季的寒冷。打大铜铙的人每一次打击大饶而耸动的姿势更是独特又苍劲有力。打上一个回合,特别打大铙的喊二叔的就得把铜饶放到地上,用两腿夹着休息休息,看他是比不上赵姓“杀猪头”的力气。
小时候听到的鼓铙声,这是中国式的交响乐。也是小时候仅有的绝响,长大后所听到的锣鼓声再无那种音响。只有锣鼓喧天、震耳欲聋的声音,再无小时候听到的鼓、铙、镲发出的音韵。听到这种音响,会带给你一种无限的奋进精神与力量。这传统的“鼓铙”声,能使人备受鼓舞。小时候故乡的“锣铙”声,才是代表了中国龙的精神与象征。
在我小时候记得唯有这一次,具有地域特色的“铙鼓”声,其后再没有了这种“铙鼓”演奏。为什么不是年年过年应该擂鼓打铙吗?可就记得这一次呢?在我有记忆的以前肯定是有过的,但我听过这一次后,却没有再看到过。因这是个自发组合的演奏队,也没有报酬。如打鼓的光棍老汉,擂了半晌鼓,还得自个回家做午饭,而打饶喊二叔的也是一人,也得自个做自个饭。听老人们说以前这打“锣鼓”的,是庄上管事的或族长出头组织,还会管吃个饭。这生产队时就没有人出面管这事了,二是很快进入文*运动,更是把传统的这种优秀文化当“四旧”给丢弃了。
但到文*时期,光棍老汉会擂鼓却得到过一次用武之地。一次北边相临的太山庙大队组织的革命文艺宣传队,要到我们大队来搞文艺宣传。大队为迎接这支宣传队,是派人敲鼓打镲去迎接。擂鼓手老汉有了用场,但大铙是打不成的,因打大铙的人必须是站在原地不动。迎接宣传队的只是敲着鼓打着镲去迎接。这事还是一次打鼓光棍老汉和我爷爷在一起说闲话时,我也在旁听到的。记得那光棍老汉讲述时是眉开眼笑,被光棍老汉高兴之至的事并非荣幸自己会打大鼓,而是在半路上迎接着宣传队的人时,使光棍老汉终身没有想到是,那些女文艺宣传队员与他握手的事。老汉难掩内心的高兴,并对爷爷说道:“人家都是大闺女,上前都给你握手”。现在想来,那些文艺演出的姑娘与打鼓光棍老汉的礼节性握手,却成为光棍老汉意想不到和难忘的最大心中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