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六零后平民回忆录(九)(2 / 3)

烧锅洞里的一些柴火灰,送到路上,这叫送穷灰,把穷送走,新的一年就不会穷了。

大年初一的早上饭,母亲把昨天包好的饺子下到锅里,下好饺子后先用勺子盛些饺子汤浇到院里地上,再盛到一个碗里几个饺子放到厨房,或是院子窗台上供享。并且在大年初一这一天还有不少禁忌,如这一天男女都不能干活,特别是女的不能摸针线干活。还有这一天不能扫地,也不能倒尿罐,尿罐必须等到晚上才能提到外面倒掉。厨房里用的脏水也不能向院子里倒,这是怕惊扰了各种神灵的缘故吧!

各家各户早上放过鞭炮,吃过饺子后,三三五五喜气洋洋地出了家门,一些年轻的姑娘们也会穿上一件花布布衫走出门来。事实上村子里称的街上早已没有了,人们也没有去处,一些大人们会聚集到岗儿上的一块空地上,一队和二队的会打“锣鼓”家什的,就凑在一起会敲打一阵锣鼓。我们二队有一套锣鼓家什,有一只大鼓,二副大铜铙,还有几副铜镲,几副铜镲里有大铜镲,也有小铜镲。故乡的农村过年打“锣鼓”(事实上我小时候所见故乡所谓的“锣鼓”家什是没有铜锣的)时,得有几个会打鼓镲的人凑在一起,特别是得有领头会擂大鼓的人,其次是会打大铙的两个人。这几个人凑到一起,开始有擂大鼓的人敲打着大鼓,口里还要不停地念着口决来领着铙、镲打击出震撼与动听的节凑。

记得一次大年初一的上午,过年的锣鼓家什擂打了起来。曾给我和小黑吃过他炸油馍节的光棍老汉,是个擂大鼓的能手。这位有五、六十岁的老人,因口里的牙齿有些脱落口有点萎缩,但擂起鼓来是精神抖擞,鼓声嘹亮,鼓点节凑听来很美。特别是老人擂起大鼓的动作更能吸引人,擂鼓老人两手拿着两个擂鼓槌,鼓槌虽没有槌布洗衣的棒槌那样长和粗,但也是一副沉甸甸粗实实的鼓槌。见擂鼓老人挥舞着两只鼓槌,还口里念念有词,可能哪是念着有节凑的类如乐谱。看那精神头和那神色,着实让人看后非常难忘。打铙的两个人也是个角色,因一副大铙有三、四十斤,一只手里握紧每只铜铙后的一个凸起的圆铜疙瘩手钮,两只手同时要举得高高的这副大铜铙,并且打这副铜铙时,要昂首挺胸。这打大铜铙的人又不是一般的昂首挺胸,而是头向身后仰起来,一副大铜铙要举到仰起的脸前方,整个人是仰脸身子又是向后弓着,这样双臂举起一副大铜铙,自然既要有力气,又要会打大铜铙。我小时候记得打大铜铙的两人,一个是一队的赵姓杀猪头,其人正是壮年,个子高大,又身强力壮。另一人是“一自家”喊二叔的壮年人也会打,看着身体虽没有赵姓杀猪头高大壮实,但一样的举起大铜铙打出好听的节凑音响。这打大铜铙的一般人是不会打的,即使有劲举起来,也打不出节凑感,还有危险性。因一副几十斤重的大铜铙,要举到仰着脸的前面打击,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打大铜铙的人,不但有力气,还要有技巧。打时必须一只左手把一只大铜铙举的高,另一只右手把大铜铙举的低些,举的低的铜铙是要接触举的高的铜饶一多半处通过两只手握铜饶后握的铜疙瘩手钮,使其铜饶的旋转并与两只大铜铙的上下多半壁碰击而发出的音响。铜铙发出的音响是深沉浑厚,具有天籁之音。而打铜镲发出的声音是起着烘托作用,并且无论大铜镲还是小铜镲都不是多重,铜镲后面也不是铜疙瘩手钮,是穿着红布条子。人把铜镲后面的红布条子缠绕到手上,一副铜镲两手拿着可以放到胸前方拍打,不像打铜铙哪样得高高举起,所以打铜镲人不用特殊人才都可以的。

打击的大鼓也是很大,得二、三个年轻男人才抬起,大鼓是两面张着牛皮,一面鼓都得一整张大牛皮才能做成。把大鼓放到鼓架上。打鼓光棍老汉先擂了几下鼓,打大铜铙与打铜镲人按排到位,打铙的会和大鼓的商议好打什么曲调的节凑,只听说打个“二回吧”(音写),商议好后就开始鼓镲有节凑的演奏起来。只听那打鼓老汉咚咚的擂起鼓声,打大铙的跟着鼓声领着节凑也发出了“空、空、空”的震颤、深沉、雄厚般的空谷回响音声。而打铜镲的也跟着鼓点的轻重节凑和大铜饶声的节凑是震撼与齐鸣。这鼓、铙、镲交替或齐发的音声,非常地震撼人心,一时会使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又使你沉醉于其中,什么疲劳、艰辛、苦难将一扫而空。

曾记得那位擂鼓老人,开场时还会单独把大鼓擂上一阵,那老人擂鼓时有时低而紧密的鼓点如万马奔腾,有时轮起双臂擂的犹如海啸山崩。何况鼓与饶镲很有节凑的一起演奏,更是中国式的一场宏大而催人奋进的交响乐。

现在还记得开始齐凑时,记得的节凑口决似,“咚咚咚切”的鼓声,跟着就是大铙发出“空空以空空”,铜镲也紧跟其齐鸣,并发出“咚不楞咚咚,咚不楞咚咚,空空、空空以空空,空空以空空,空空镲、空镲、空镲、空空镲。镲空、镲空、镲镲空”(模拟音些,“切”是敲鼓边,以为开始齐奏。“咚”是鼓者,“空”是铙声。“以”或“不楞”是节凑间接或短暂停顿之意)。这种鼓声、饶声、镲声有节凑的交替齐鸣,激动感让人沉浸其中,难以自拔。特别那擂鼓的老汉,就像是一个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