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5章 赈济安置几十万流民(1 / 2)

卫宁的这一番话,让在座的宾客们都不由得两眼放光,为之怦然心动了。

他们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在当地的名气也不小。

但,谁不想当官,流芳百世?

如果主动捐献大批钱粮,用来帮助卫宁赈济流民的话,名字及其捐赠数量,会被镌刻在功德碑上,传于后世!

这是什么概念?

相当于“名垂史册”了!

至少本地人都会知道,有这么一个人,曾经扶危济困,出手阔绰!

这就是“名”!

在座的宾客,哪一个不爱惜羽毛,想扬名立万的?

谁的虚荣心不强?

而且,卫宁还会把捐赠钱粮之人的名字,写成一道奏表,递交给朝廷,保举他们或是其家族子弟入仕。

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利益了!

太守的权力很大,可以对郡内的人事任免,一言以蔽之,还能向朝廷举荐人才。

当然,人才是不能随便举荐的。

因为一旦自己举荐的人才出了事,当初给他保举的太守就难辞其咎。

卫宁则是没有这样的顾虑。

这时,坐在不远处的陈群、荀彧,不禁对视了一眼,微微颔首,眼中都尽是一种赞许之色。

没想到,卫宁能通过这样的法子来笼络人心,并向当地的高门大户募集钱粮。

了不起!

陈群沉吟片刻之后,旋即站起身,朝着在座的宾客们作揖行礼道:“诸位,如今经过一番贼乱,我汝南郡各地,民生凋敝,也缺乏可用之才。”

“府君上任伊始,也需要人才鼎力相助。”

“倘若诸公能慷慨解囊,我家府君一定酌情予以任用,这样岂不是两全其美吗?”

闻听此言,众宾客都点了点头,深表赞同。

这的确是一种双赢的结果!

汝南郡被黄巾贼、葛坡贼等各种贼寇祸害得不轻,许多地方上的官吏不是被贼寇杀死,就是不得不远走他乡。

这就导致偌大的一个汝南郡,官吏很是稀缺,急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来替补空缺。

再者说,卫宁刚刚当上汝南郡太守,属官的位置也很多。

这样的官吏,其实卫宁都是能自行任免的。

“诸位!”

这个时候,袁遗终于笑容满面的站了起身,环视一周,看着在座的宾客们,说道:“我汝南袁氏,愿捐献给郡府,钱五百万,粟米五千石!”

“嘶!”

一听这话,众宾客都不禁瞪着眼睛,倒吸了一口凉气,倍感震惊。

不愧是汝南袁氏,袁遗的出手,还真不是一般的阔绰!

以袁遗的家世、名望,自然是不必需要讨好卫宁的。

但,他还是这样鼎力支持了卫宁。

随着袁遗的表态,伍孚跟着站起身,朝着卫宁作揖行礼道:“府君,伍孚愿私人捐献郡府,钱三百万,粟米一千石!”

“上蔡樊子昭,愿私人捐献郡府,钱一千万,粟米五千石!”

“平舆李逵,愿私人捐献郡府,钱一千万,粟米五千石!”

继伍孚之后,樊子昭、李逵这样远近闻名的大商贾,也不甘落后,捐赠了许多的钱粮。

他们作为大商人,地位远不如袁遗、伍孚、许劭这样的士族之人,但是,他们一个个腰缠万贯,富得流油。

比起那些可有可无的虚名,他们更加看重自己的利益能否得到保障。

跟太守卫宁打好关系,那是必须的。

而且李逵和樊子昭等人,未必就不想弃商为官的心思,至少想让自己家中的子弟出仕,为之官运亨通……

这里边的弯弯绕绕,卫宁自然是看得清楚的。

在座的宾客,基本上都或多或少的捐献了钱粮。

这其中,捐献钱粮最多的人,让卫宁颇感惊奇。

因为此人并非汝南郡的,而是来自冀州中山的甄氏——

甄尧!

甄尧的出手很是阔绰!

“中山甄氏,愿捐献郡府,钱两千万,粟米八千石!”

甄尧的此言一出,引得在座的宾客不禁频频侧目。

就连坐在台阶之上的卫宁,都忍不住多看了甄尧两眼。

不远处的许劭眯起了眼睛,向一边的伍琼低声询问道:“德瑜,这是何许人也?竟然如此财大气粗。”

“子将,你有所不知。”

伍琼捋须笑道:“他是原上蔡令甄逸之子甄尧。”

“甄家,难道你没听说过吗?甄家在仕途上不得意,然,却经商有道,累世巨贾,乃是富甲河北的大户!”

“有传闻说,甄家富可敌国,家产有几十亿钱,其名下的产业,更是遍及黄河两岸,及至淮泗一带,甚是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