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七国之乱(下)(1 / 3)

等袁盎和刘通一行人来到吴国时,吴楚联军正在猛攻梁国的营垒。刘通因为是吴王侄子的缘故,得以先行入内拜见吴王刘濞,刘通让吴王跪拜接受皇帝诏书。

刘濞从刘通口中得知一起赶来的还有袁盎,便猜到袁盎此行必定是来充当说客,于是笑着对刘通说:“我现在已经占据半壁江山,可以算是东方的帝王了,你打算让我向谁跪拜呢?”所以刘濞拒绝接见袁盎,并把他强行留在军中,打算胁迫袁盎领兵替自己效命。

然而袁盎料定吴王必败,坚决不肯为刘濞出力,最后刘濞恼羞成怒之下派人把他关了起来,打算不久之后杀了袁盎。幸而袁盎找机会逃了出去,向朝廷汇报吴王那里的情形。

太尉周亚夫对汉景帝提出了自己的战略部署,认为吴楚叛军战力强悍,如果直接硬碰硬,汉军讨不到一点便宜。所以打算以梁国为诱饵,死死咬住叛军,同时汉军再绕道背后,断其粮道,那么吴楚叛军必为我所擒!在获得汉景帝的首肯后,周亚夫乘坐驿车赶往荥阳与大军汇合。

等周亚夫一行人抵达霸上时,突然被赵涉截住了去路,赵涉走向前去施礼,然后对周亚夫说:“吴王富甲一方,豢养死士刺客已经好多年了。吴王在得知将军出行后,必定会在您的必经之地崤山和渑池之间的险要之处埋伏刺客谋害您。

况且军事行动向来重在隐秘,所以将军为何不绕道蓝田、武关一线,然后直抵洛阳呢?在行程上也不过是多走一两天罢了,耽误不了军国大事。等您出其不意到了洛阳后,吴楚叛军闻讯,必定会以为将军是神兵天降,可以有效打击敌军士气。”

周亚夫点头称善,决定依计而行,等他安全抵达洛阳后,喜形于色的对众将领说:“如今七国造反,路途凶险,我竟然能平安到达此地,毫发无损。现在我军牢牢占据荥阳,那么荥阳以东地区可以高枕无忧了。”

周亚夫接着命令军队搜索崤山和渑池之间的可疑地段,果然搜捕出许多藏匿在此的吴国伏兵,于是上奏朝廷请求任命赵涉为护军。

周亚夫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开往东北方向的昌邑。此时,吴楚联军正在猛攻梁国,军情十万火急,梁王多次派信使向周亚夫求援,然而周亚夫不为所动,不肯派出一兵一卒。

梁王因此大怒,于是派遣使臣到长安,向汉景帝控诉周亚夫见死不救的罪状。不久,汉景帝下诏命令周亚夫火速向梁国派救兵。

但周亚夫秉承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原则,坚决不奉诏,命令军队坚守城池,不得妄动。同时派遣部将韩颓当率领精锐骑兵急袭淮泗口,断绝吴楚叛军退路,并截断其粮道。

梁王见援军无望,决心依靠自身的力量抵抗到底,于是便任命韩安国和张羽为将军。经过张羽奋勇血战以及韩安国的镇定指挥调度,梁军才得以打退吴楚叛军的进攻。

叛军一心想要尽早攻入长安,但是因为梁国誓死坚守,以至于不能前进一步。叛军之所以不敢绕过梁国向西进军,是担心腹背受敌。

眼见迟迟不能拿下梁国,所以叛军转而进攻周亚夫的军队,等到达昌邑城下时,吴楚联军求战心切。可是周亚夫按兵不动,坚守不出。不久,叛军粮草将尽,所以数次到城下挑战,汉军始终不出战。

当天夜里,周亚夫军中突然一阵骚乱,士兵受到惊扰而自相残杀,喊杀声离周亚夫的大帐越来越近。可周亚夫镇定自若,就像什么事情也没发生一样,安卧大帐之内。将士们见主帅如此沉着,也就慢慢定下心来,不久骚乱就被平息了。

不久,叛军佯攻汉军营垒的东南角,意图在吸引汉军主力后,再猛攻西北。但吴楚联军的这一诡计轻松被周亚夫识破,所以命令汉军加强西北方的防御,密切防范叛军突袭。

果然如周亚夫所料,叛军率精兵转而进攻西北,由于汉军准备充分,所以叛军始终没有攻破汉军营垒。叛军见无法取胜,士气低落到谷底,加之粮饷断绝多日,所以士兵要么饥饿而死,要么向汉军投诚,要么溃散逃亡,万般无奈之下叛军只好撤兵而去。

公元前154年二月,周亚夫见时机已到,便转守为攻,亲率精兵追击,最终大破吴楚叛军。吴王刘濞丢下败兵,率领数千残存精锐趁夜逃走,楚王刘戊见败局已定,只好拔剑自杀。

刘濞造反之初,任命田禄伯为大将军。田禄伯向刘濞献策:“如今大军一意向西进发,然而按照这个方向进攻长安,没有其他道路可循,难以建立奇功。臣愿意独自统领五万人马,由长江、淮河而上,占领淮南和长沙,然后直接攻破武关,与大王主力会师,这样也可以作为一路奇兵。”

就在刘濞准备采纳这一建议时,吴国太子站出来对刘濞说:“如今父王起兵反叛朝廷,军权正应控制在自己手中,怎可借兵予人呢?如果将来他们拥兵自重而背叛父王,岂不是作茧自缚?况且分兵作战,利弊难料,恐怕只会徒劳消耗咱们的兵力啊!”刘濞听罢,就没有采纳田禄伯的这一良策。

吴军阵中有一个姓桓的年轻小将向刘濞进言:“吴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