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后,南北两地大捷的消息同时传遍了整个大安,百姓闻之无不喜极而泪。
谁说大安就要亡国了?
谁说大安打不赢西越了?
那些西越人和北狄人都算个屁啊!
大安百年国祚如何就比不过一个弹丸之地?
一时间,所有的赞美之词都纷纷飞向南北两地,把战场上每个将军都从头到尾夸了一遍,而这其中最让人大为改观自当是宣王。
当初宣王带兵出征的时候,不是没有人知道,可谁都没有当回事,一个病秧子去了战场,不就是去送死的么?连各州守备军都没有做到的事,他一个病死鬼又有什么用?
可偏偏就是这么一个病死鬼,靠着自己瘦削的身骨一点一点的将大安的江山收拾了回来。
于是乎,众人羞愧的无以复加,他们当然还记得当初自己是怎么骂这位王爷的,从他出生那刻起,就骂他是妖妃之子,是个妖孽,后来武帝驾崩,又骂他是个灾星,克父又克母,这样的人得了一身重病也是活该。
可现在想来,宣王他其实什么都没有做过,实在是担不上祸国殃民这四个字。
何以抱怨?
以德报怨。
那何以报德?
众人沉默不语。
听闻宣王收复失地时,曾数次病重不起,险些丧命于荒山野岭,这让天下百姓更是无地自容,寝食难安,不知要如何才能偿还自己的罪过。
而同样寝食难安的还有宏正帝。
南林猎场已成了他每晚都挥之不去的梦魇,每一日每一夜他都会梦到一个孩子,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孩子。
那孩子长得很好看,粉雕玉琢的,看着就像个玉做的小人,让人忍不住心生怜爱,尤其是那双亮晶晶的眼睛眼巴巴的望来时,恨不得连天上的星星都摘下来送他。
宏正帝想,他当时或许就是被这样的一双眼睛给蒙了心智,所以才会主动伸出手与那小孩问好。
小孩很乖,有什么好东西都会偷偷留一份送给他,看到什么新鲜事会像麻雀一样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还喜欢一天到晚的黏在他屁股后头,追着他甜甜地喊“哥哥”。
但小孩也很皮,摸鱼爬树,招猫逗狗就没有他不干的,常常把先帝和太傅气得跳脚,却打又不舍得打,骂又不舍得骂,只能罚他去抄书。于是隔三差五他就能看见那孩子苦着一张脸跑到他身边撒娇诉苦。
一开始宏正帝也是有些烦的,他并不喜欢小孩子,何况他又大了这个弟弟二十来岁,实在是没有什么可聊的,所以总是有一搭没一搭的瞎应付,想着时间长了,这孩子觉得没意思也就走了,毕竟他这个人向来板正严肃,连他自己的儿子都不愿与他亲近。
可这孩子就像是看不懂人脸色似的,不管他有多冷淡总是会巴巴的贴过来,自顾自的同他说许多话,尽管这些话大多都无甚意义,不过只是一些日常琐事,听过就忘了,可此刻宏正帝却记得异常清楚,他听见这孩子说今天的太傅好凶哦,背错了一个字就罚抄一百遍。
听他说今日是中秋月,哥哥要咬了月亮才能平平安安,万事顺遂。
还听他说他不喜欢整日被拒在皇宫里,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出宫游历,当个行侠仗义的侠士。
宏正帝每次听着都觉得他好吵,他还有那么多政务要忙,哪有那么多空闲去听他那些废话。可或许是太寂寞了,心里总是会贪恋一点世俗温暖,他每次都嫌弃,可每次也会听入了神,会不自觉的放下手下的公务,专心的听那孩子说话。
世人都说皇家是没有兄弟情可言的,哪怕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也终会刀剑相向。
那时宏正帝还年轻,固执的觉得事无绝对,也固执的觉得自己可以一直守护住这份兄弟之情。
可是,是什么变了的呢?
宏正帝仔细回忆着,他记得那应该是周珩七岁的时候的事了。
那一年算是他执政生涯里最为艰难的日子,那年他好不容易扳倒了其他的皇子,可转眼又被自己人给坑了,差点犯下杀头大罪。尽管后来他力挽狂澜,勉强保住了自己的王位,可先帝也再没有对他委以重任,这无异于是将他放逐在朝野之外。
那会儿朝中得势的皇子都被先帝一力打压了下去,谁也不知道将来皇位会落在哪个皇子头上。
偏偏那时候周珩已经开始崭露锋芒,满城上下皆知武帝这个最年幼的儿子异常的聪慧,六岁就能作词,七岁可以作赋,还熟悉算术律法,实在是个奇才,就连武帝也时时夸赞于口,走哪都带着。
当时贵妃得宠,武帝本就偏爱幼子,也算不得多稀奇,可渐渐的就有风声传出,武帝其实是想立这个幼子为太子,所以才替他铲平了朝中所有的势力。
这话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宏正帝一开始闻言只是一笑置之,没当回事,可时间越长,他也不由得当真了起来。
他这个弟弟如此聪慧,母妃又宠冠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