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写的是真的很不错。吴廷举列举了大量的数据,来证明自己写的关于货币的理论正确性。
虽然比不上后世那些专门研究货币的人,理论那么的丰富。但吴廷举是朝廷高官,掌握了大明朝经济的一手资料,因此很多方面都不是那种只研究理论的人能够相比的。
甚至应该说,吴廷举写的这本书已经有了现代金融的雏形。
在朱厚熜看来,这本书完全可以成为中国经济理论史上的开山之作。
“臣不敢居功。臣只是按照皇上的意思写的,是皇上英明。”
吴廷举很认真的回答。
对于眼前这个只有二十周岁的皇帝,吴廷举是很佩服的。
这两年越是研究货币问题,吴廷举对于朱厚熜的佩服就会上升一个档次。朱厚熜只是一个藩王登基,而且年纪还这么小。没想到对于货币有如此的了解,真的让吴廷举这样在官场几十年的人都非常汗颜。吴廷举都不知道朱厚熜对于货币怎么能有这么深的理解,只能是归咎于聪慧天降。
朱厚熜笑笑。但看着吴廷举花白的头发,再看看他背曲腰弯的身躯,却是笑不出来,心中很是遗憾。
吴廷举真的是一名出色的官员。
看看他写出的这本书,开始有了现代金融的雏形,已经开始从理论上研究货币问题。这样的官员,如果给他更多的时间,在经济理论上不知道能够有多少建树。可惜吴廷举年纪大了,今年已经是六十七岁。
而且吴廷举的身体也比不上杨一清。杨一清七十二岁的年龄,但身体很好,精神奕奕,处理政务依旧思维敏捷。可是吴廷举不过六十七岁,看起来却比杨一清大了好几岁的样子。
太可惜了。
“吴卿,你也发现了钱币在经济当中的作用了。”
“是,皇上。臣最近在写我朝宝钞,想要详细的分析一下宝钞存在的问题。而且也准备结合宋朝交子,还有元朝中统交钞、中统宝钞、至元宝钞,来写一篇朝廷纸币的发行问题。”
“好,好。吴卿,你想的很远,想的很好。”
朱厚熜连连点头。
吴廷举是真的很厉害。
举一反三。
朱厚熜跟他谈了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的问题,吴廷举就能够发现货币更多的作用,货币更多的问题。很多问题的看法,朱厚熜想都没想过。
古人只是局限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并不代表他们的智商有问题。
像吴廷举这样的官员,从小读四书五经长大的。但给他一个思路之后,他做出来的成果,让朱厚熜这样的现代人都非常汗颜。
朱厚熜道:“吴卿,想的太好了。在朕看来,未来纸币必然会成为朝廷主要的货币。纸币相对于其他钱币,有很多不可取代的优势。不过之前大家对于钱币没有什么概念,也不知道该怎么使用钱币,只知道一味地印制纸币。结果朝廷滥发纸币,无人接收纸币,才会造成我朝宝钞现在的问题。若能够有一个稳定的,明确的,计划性的发行纸币,那么未来纸币必然会代替其他钱币。卿要是能够完成这个,必然给后世一个指路明灯。”
“谢皇上夸奖。”
“这本书不错。朕支持全国发行,让全国官员和读书人都看看。让他们明白,钱币这个东西的作用。也可以让他们发表一下关于钱币的问题,让更多人参与钱币的研究上。”
“臣恳请皇上给这本书赐名。”
“名字?”
朱厚熜本来是想要直接写上“国富论”。
不过想想也不太对。这整本书写的都是货币的问题,因此朱厚熜直接道:“就叫‘钱币论’吧。这个算是第一本,等你写出关于纸币的问题,就算是‘钱币论’的第二本。”
“谢皇上赐名。”
“吴卿,市舶总司总司长,卿认为湛若水和林富两个人谁比较适合?”
吴廷举很惊讶。
吴廷举在市舶总司现在干的好好地。
自从开海之后,市舶总司完全成为了朝野最大的香饽饽。因为市舶总司能够挣钱,不说其他的,光是每年的关税已经达到三百万两。吴廷举当年立下的军令状,完成的相当之好。三年之内给朝廷带来了一千多万两的收入。
每年进进出出的商船惊人。
大明朝这边,商人组织商团出海。倭国、朝鲜、琉球、女真,还有东南亚那边的那些国家,全都是大明朝海商做生意的地方。
与此同时来大明朝的海商也是越来越多。
这些东亚、东南亚的海商不算,和大明朝海贸最积极的是葡萄牙商人。自从中国开海,和葡萄牙商人正式做生意之后,葡萄牙商人获得巨大的利润。结果吸引了大批大批葡萄牙商人来远东,和大明朝做生意。甚至一些消息灵通的欧洲商人也得到了消息,知道葡萄牙商人和大明朝做生意发财了。因此欧洲很多商人开始往亚洲过来。
吸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