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淤泥和鸭蛋(2 / 3)

呢。”

“我瞧瞧。”

张桂玲解开麻袋,露出蓬松的鸭绒。

那些鸭绒,呈白色或浅黄色,约有指甲盖大小。

手伸进去,很快,就感觉很暖和,抓一把揉捏,柔软、不硌手。

“这真是那一堆臭鸭毛...加工出来的玩意?”张桂玲目露震惊。

“嗯,这些鸭绒,能代替棉花,做成棉衣吧?”

张桂玲捏一撮鸭毛细嗅,没有腥臭味,却有一缕淡淡的肥皂香。

“能啊!刚伸手试了下,其保暖程度,比棉花还要强。唉,早知道鸭毛有这用处,绝不会烧了当肥料,也不愁冬天没衣服穿。”

“嗐,我也是前段时间,在书上看到了鸭绒的介绍,才晓得鸭毛是好东西。”

“大青,那又脏又臭的鸭毛,是咋变成鸭绒的啊?”

“把臭鸭毛装进麻袋,泡入水池里,穿胶鞋上去踩。

水混浊了,就倒掉再压一池,直到再也踩不出泥污为止。

把半块肥皂,切成碎末,丢鸭毛里泡一个多小时,再用手搓除异味。

漂净后,攥到半干,塞进布袋,挂起来晒。

哦,布袋,最好用铁丝串出一个‘丰’字,一格塞一团,干得更快。

晒干后,用棍子拍打几下,就又变蓬松了。

末了,徒手撕羽毛。

软的,留着备用,硬的,烧了沤肥。”

“这样啊!”张桂玲了然点头,“步骤倒挺简单,就是...太耗时间了。再有鸭毛,就依你这个法子制成鸭绒。棉衣,你想要啥款式的?”

沈青思索一番。

“颜色,灰色、浅棕色、浅黄褐色都行。

布料,选织线密一点的,不然会跑绒,走几步,就像香蒲果一样往外炸毛,惹人笑话。

胸前,不弄纽扣了,整拉链吧,拉链外头再加两层布,塞点羽绒,缝上按扣,用来挡风。

兜,要又大又深,也装上拉链。

袖口,缝松紧圈,这样不耽搁干活。

帽子,弄不弄,你看着办。

哦,对了,再额外缝一长50厘米、宽40厘米的垫子。”

拉链,两层布,按扣,松紧圈……

“行~”张桂玲默默记下要点,“依我看,不要帽子,整个领子就行。帽子,从远处看像驼背,稍微活动一会,它还容易歪。”

沈青:“行,听你的。

鸭绒棉衣,巨暖和。

一件棉衣,填充120-140克鸭绒就行。

填多了,热得慌,活动一会儿,就出一身汗。

届时,拉链不拉开,热得难受,拉开,风一吹,冷热交替,容易感冒。

多余的鸭绒,给你自己也整一件棉衣吧。

这年头,布料可不便宜,做棉衣又是一个费工夫的活,我准备了---”

说完,沈青把手伸进兜里,欲掏出一些钱来。

张桂玲察觉到他的动作,忙开腔阻拦。

“当长辈的,做几件衣服而已,哪能要晚辈的钱?鸭绒是外头买不到的好东西,多余的鸭绒,已经够抵材料费了。那个...你若实在过意不去,帮我一个忙呗。”

“我帮。能帮指定帮,不能帮想办法也要帮。”

“也不是什么大事,坐下聊。”

张桂玲走进堂屋,拿回两张凳子,和两个苹果。

凳子,摆在院中,苹果,压水洗净后,递给沈青一个。

“前两天,玉盼回来了一趟,还拎了一兜苹果

说是...老板去北边谈事情,特意带回几箱苹果,给员工发福利。

我牙口不好,吃不了酸的东西,一瓣脆苹果,能让我的牙酸两个小时。

玉盼,洗了一个苹果,非要我吃,说绝对不酸。

我尝了,还真是纯甜口的,不费牙,也不酸牙。

大青,快尝尝看。”

纯甜口的?

沈青仔细端详手中的苹果。

通红的果皮上,布着小米状的斑点,触感滑润,嗅着...有浓郁的水果香。

咬下一大口。

皮,有点厚。

果肉,不脆不酸,纯甜,还似面瓜般绵密。

张桂玲:“口感怎么样?”

“甘甜如蜜,细腻沙滑,这面苹果味道不赖。”

“咦?”张桂玲微微惊讶,“你认识这水果?”

“哦,在书上看到过面苹果的介绍。”

“奇了怪了,这么好吃的水果,咱这咋就没有卖的?”

“因为不好运输。”

沈青又咬下一块果肉。

“脆苹果,耐储存,放几个月变皱巴了,也还能吃。

其质地硬,运输时不易磕伤,即便磕了,伤口大概率变干、变硬,不会导致整颗腐烂。

面苹果,就不一样了。

它质地软,运输时易磕伤,伤口易痒化、腐烂。

最关键的是,大量面苹果堆积在一块,氧气会供应不上来,它们就进行无氧呼吸,消耗糖类,产生了酒精。

辛苦拉了一路,揭开盖布,嚯,一股子酒味。

没人买,货砸手里,可就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