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刺猬和豆芽(3 / 3)

膛的燃料,还真说不定呢。

这时,一股淡淡的香味,在小院弥漫开来。

粥...熬好了?

沈青走进厨房,揭开大锅的锅盖。

霎时!

锅内涌出蘑菇云般的白色热气,沈青被逼得后退一步,待热气散开,他凑上前一瞅。

水呈浅紫红色,水面泛着浆糊一般的亮泽,高粱籽鼓鼓的,像炸开的小圆子。

沈青往锅里倒点白糖,用铁勺搅个几下,便着手盛粥。

忽的,余光瞥到门口有个人影。

抬眸一望,沈小花一手拎刷牙缸,一手揉眼睛,走路摇摇晃晃,一看就知还没睡醒。

“粥,熬好了,洗漱完,就能吃喽。”沈青故意把声音提高。

“粥?”沈小花的眼睛,瞬间清明了不少,“高粱粥...真的熬好了?”

“这还能有假?”

沈青舀一勺高粱粥,挑高、缓慢倒进瓷碗内。

浓稠的瀑布+香甜的气味,令沈小花彻底没了困意。

她冲到井旁,火速刷牙、洗脸,然后,一路小跑溜回堂屋。

高粱粥和烙饼,早已端上桌,沈青一边嚼烙饼,一边递瓷勺,“喏,给。”

沈小花接过,舀了一勺粥,塞进嘴里。

粥汁,浓滑甘甜,高粱籽,软糯粘牙,细嚼,还夹着一丝有别于白糖的清甜,嚼碎吞咽时,竟毫无拉嗓子感。

“咦,这粥...不拉嗓子欸。”

不拉嗓子?

沈青疑惑皱眉。

高粱,是古代北方主食之一,地位仅次于小麦和粟。

前世!

麦种改良,农药和化肥应用广泛,令小麦亩产达千斤以上,成了餐桌上的常客。

粟,也就是小米,因耐旱、耐贫瘠的特点,霸占了黄河流域。

唯有高粱,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原因有三。

一:亩产太低

品种不同,亩产也不同,一般为300~700斤,鲜少能达千斤。

二:难消化

其属于粗粮,烹饪时,会产生一些黏性物质,对肠胃虚弱的人不友好。

三:种皮硬,口感差

高粱籽,不是正球形的,哪怕用机器剥,缝隙内,仍卡有种皮,吃着...会拉嗓子。

“我尝尝。”说完,沈青端碗舀粥喝。

粥汁,像罐装八宝粥,浓稠甘甜。

高粱籽,糯糯的,略微有点粘牙。

种皮,似不能融化的糯米纸,很软,吞咽时,不拉嗓子,反而很润。

这口感...不脱种皮,直接焖干饭都没问题。

沈小花眼睛明亮,“怎么样,没骗你吧

?”

“没骗,确实不拉嗓子。”

沈青嘴角一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