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不挨打才怪(2 / 3)

像有人闹事,按所做之事,可以把他们分成两波人。

一波,提供物件,如电线、电线杆、闸刀、绝缘子。

一波,对着那些物件,又是抚摸,又是摔打,又是对光看,又是拿放大镜瞅,似在检验物件的品质。

站在屋檐下,气势威严的男子,似是察觉有人在偷看,猛的向东南方扭头,

然而,他并未发现可疑的人。

沈青微挑眉头,男子扭头之前,他就收回视线了。

略过供电局,向北拐一段路,就来到了---杏香镇粮站。

粮站,一个调度、管理、出售粮食的机构。

杏香镇粮站,占地15亩,东北角建有数间青瓦房,墙上还书写着标语。

【打击非法经营粮食,维护粮食流通秩序】

【粒粒粮食,滴滴汗珠,爱惜粮食,造福万家】

标语,应紧跟时事,沈青估摸第一条标语会改,改成与公粮有关的。

除了青瓦房,粮站还建有数列连成排的房屋。

不过,青瓦房对外开放,村户可自由进出,购买所需物品。

连排房屋建有围墙,门口栓有数只狼狗,不对外开放,据说里面储存老多粮食了。

啪---

沈青锁好车,走进了青瓦房。

里头跟仓库似的,又宽又长。

左边,摆放许多带活板的木制谷仓,仓里装着各种粮食。

右边,摆满鼓囊囊的麻袋,袋里装着蔬菜种子、红薯面、麦麸子、白面等。

几名肩戴红袖章的男子,正在麻袋堆里转悠,忙着质检和记录信息。

这时,一头发有豁口、长相倍清俊的小伙走向门旁。

“同志,你需要点什么?”

“来25斤麦种。”

“你要种几亩地的小麦?”

“一亩多点,怎么了?”

小伙挺胸昂头,眼里充满了自傲,说教道:

“同志,根据最新实验数据,一亩地...也就是666.667平方米,适宜播种15-18斤小麦,如此,麦苗才拥有足够的生长空间,管理得当的话,亩产可高达800斤。”

这年头,小麦亩产量通常为600斤,能磨出400斤面粉,800斤,算是高产了。

然而,沈青不打算听他的。

“我不管劳什子的实验数据,你给我称25斤麦种就行。”

“同志,种庄稼,不是播种越多,亩产就越高,你得考虑666.667平方米的地,能不能容下......”

小伙眼珠上翻,指尖乱颤,似在进行心算。

“容下...30多万株麦苗,同志,麦苗太稠,小麦穗子长不大,甚至会因长时间不通风,沤烂了麦根...嘶!”

“滚一边去吧你~”

一长有络腮胡的壮汉,一把将小伙推开一米多远,

“对不住,城里来的小年轻,脑子有点...嗯,张嘴闭嘴,不是一连串数字,就是规范化种植。

来粮站买种子的,都是祖祖辈辈跟土地打交道的村户,岂会不知道怎么种庄稼,就是嘴巴笨点,没法子用大白话,说出脑子里的知识。

偏骗,这货是个犟种,非要把自己的理念,灌输给村户,还扬言...不按他说的做,产量铁定低得不行。

啧,谁听了这话,心里能舒坦?

脾气爆了点,先骂再上手,这不...头发被人薅掉一撮。”

沈青:……

呃,头发上的豁口,是这么来的啊!

不过,来买种子的,谁不期盼有个好收成,小伙却诅咒穗小、烂根,不挨打才怪。

“小伙,你要25斤小麦,对吧?”

沈青点了点头。

“那行,我给你装。”

壮汉寻一空麻袋,撑开塞进一藤篓,单手抱着藤篓来到一谷仓前,并抽出了活板。

哗---

豁口涌出一道小麦瀑布,砸向了篓底。

须臾,壮汉插回活板,系紧袋口,寻一杆秤称重。

“嗯,杆子高高的,25斤整,2毛5一斤,给6块2毛5就成。”

市面上,小麦1毛6一斤。

粮站出售的麦种,是精心挑选过的,个大饱满,出芽率还高,价格自然要贵点。

沈青付完钱,收好票据,正欲拎袋离开,豁口小伙却拦住了他。

“同志,你看着年纪不大啊,咋跟那帮老头一样迂腐,25斤,你真买多---”

这时,壮汉再一次冲上前。

“林秋,不说话,没人拿你当哑巴。

再胡咧咧,我就去兴平村,把种甘蔗的夫妻俩喊来,让他俩...在你头发上,再薅出几个豁口来。”

嘶---

林秋一听这话,就顿感头皮发痛,那日被揍的情形,也自动在脑海中浮现。

【老头拿一串大蒜当鞭子使,疯狂打人后背,老太先是吐沫星子满天飞,再是抓人头发,双脚腾空,借住身体重量,薅掉一撮头发。】

再来一遭?

林秋吓得后背发麻,连忙闭紧嘴巴,可...朝沈青狂眨眼睛。

沈青无视他,拎袋往外走,岂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