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秋节,学校放了假。 吃完早饭,沈小花惬意的倚着床背,读文月荷送的故事书里的某个章节---狐狸乌鸦吃肉 【一只乌鸦,偷到一块肉,衔着站在大树上。 路过树下的一直狐狸,馋乌鸦嘴中的肉,想法子让乌鸦松口。 狐狸问好,乌鸦纹丝不动,狐狸询问幼鸟,乌鸦向下瞥了一眼,并没有回答。 狐狸大肆夸赞,称乌鸦胸襟宽阔,羽毛五彩缤纷,爪钩锋利,可惜不会唱歌,不然铁定是百鸟之王。 乌鸦上套了,张嘴歌唱,肉块掉到树下。 狐狸衔起大快朵颐,暗讽乌鸦虚荣、爱炫耀、大傻帽。】 此刻,晨曦普照大地,秋风送来一阵阵凉爽,沈青窝在厨房,着手做月饼。 冰皮月饼做法简单: 锅中不倒油,小火焙熟糯米粉; 生糯米粉,熟糯米粉,面粉,白糖,麦乳精,水,调成筷子挑不起的稀糊糊,倒进汤碗内上锅蒸; 泡肿胀的李子干,切成小碎丁,捏一粒尝尝,艮艮的,很q弹,加绿豆沙+白砂糖,搅拌成馅料; 取出蒸熟的饼团,白白的,筷子一插,能立起来,案板撒一层熟糯米粉,饼团倒在上头,用菜刀切成麻将块; 晾凉,取一块置于左手心,右手大拇指在饼块上按一深坑,挖一点馅料塞进坑内,手指捻啊捻,令饼块包裹住深坑,掌心相对着,将其搓成一个圆球; 取一月饼模具,往刻花凹坑撒点熟糯米粉,圆球塞进凹坑按平,再凹坑朝下,将模具斜着往案板上一磕,一花朵般的月饼,就做好了; 铲至铝饭盒内,再重复刚才的操作,制出一枚枚冰皮月饼。 …… 树影婆娑,阳光逐渐南移,盛馅料的盘子见了底,两个铝盒已经被装满,案板上亦多了一排排月饼。 他捏起一个尝尝,外皮软糯滑爽,内里甘甜绵沙,咬到果粒,还会有点弹牙。 味不赖,若有冰箱,冷冻上4-6小时,口感会像冰淇淋一样好吃。 “哥~”沈小花溜进厨房,“我换了身新衣服,好看吗?月饼...做好了吗?咱啥时候出发啊?” 她脚踩胶底布鞋,身穿纯棉套装,手甩一印花绸绢,还扎俩高羊角辫,绑着火红的蕾丝亮片发圈,碎发全用发卡别紧了。 眉眼弯弯,绽出一个不输迎春花般的明媚笑意。 “好看,跟花儿一样好看。月饼已经做好了,东西往篓内一装,就能出发了。” “做好了?”沈小花看向案板,瞧见一枚枚白玉般的月饼,“哇,好漂亮,这...真的是月饼吗?” “当然,尝尝看。” 沈青递过去一枚,剩下的月饼,铲进一个个盘子里。 沈小花尝完,眼睛一亮。 “好吃欸,软软的,沙沙的,舅和妗子一定会喜欢吃的。”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国内四大传统节日。 它以月之圆,昭人之团圆,寓意阖家团圆、祈盼丰收之意,有走亲戚、互赠月饼的习俗。 一般来讲,8月份的13、14、15,都能走亲戚,(个别地区,15忌走亲戚),只要15当晚不在亲戚家吃饭、留宿就成。 昨天,沈青已拎点月饼、罐头,去了村长李广田家,并留下吃了顿午饭。 今天,该去许家寨了。 “走,收拾礼品去。” 沈青换了一身衣服,将礼品装进小背篓内,由沈小花背着,给大黄和小狸备好吃食,便跨上二八大杠,载着亲妹来到许家寨的村东头。 …… 占地约四五亩的池塘,水面波光粼粼的,数不尽的大白鸭,像一团团洗衣粉泡沫,漂浮在水面上。 池塘边,蹲两个握竿垂钓的小女孩。 俩人梳着同款高马尾,有着同款高原红、发鼓腮帮子,穿着同款上粉下蓝套装,区别在于一大一小。 显然是亲姐妹。 这时,许玉娟走出院门,欲喊姐妹俩别玩水了,瞥见兄妹俩后,忙改口道: “呦,沈青来啦,小琪,小莹,快过去喊人。” 姐妹俩齐扭头,稚嫩的脸庞上,洋溢着‘烂漫’的笑容。 二人将竹竿扔进水里,哒哒跑到自行车前,蹲了那么久,一条鱼都没钓到,二人早就腻了。 “糖,甜甜的糖。”“表姨,给我糖。” 姐妹俩齐声要糖吃。 “等一下。” 沈小花从篓内掏出一包奶糖,还未撕开分一分,整包糖便被小莉抢走。 “糖,香香的糖。”“表舅,再给一包呗,俩人呢~” 姐妹俩摇着身子继续讨糖吃。 表姨? 表舅? 沈青大概猜出来二人是谁了---许玉娜的女儿。 大的叫小琪,今年8岁,小的叫小莹,今年6岁。 沈青兜里没糖,却揣着昨个赶集剩下的零钱,他果断掏出来,欲数出2毛钱。 歘--- 一道残影划过,手里的钱不见了。 “买好吃得去喽~” 小琪甩着钞票,领着小莹跑远了。 沈青:…… 呃,突然佩服起花卉贩子朱大阳,毕竟他在别人想抢钱时,护住了手中的钞票。 “哈哈~”许玉娟笑得前俯后仰,“你也被抢了,哈哈,不止我一个人倒霉喽。” 沈青凝起眸子,“这很好笑吗?” 他扎好车,寻一根树杈,走到池塘边,捞出两根竹竿,果然,竿头绑一细线,线端绑有一弯针。 许玉娟笑不出来了。 池塘水不深,鸭群四处生蛋,她爸时不时会下池塘,摸鱼、撵鸭子、摸鸭蛋啥的,若一脚踩到弯钩上,可有得受了。 许玉娟找补道:“小孩子嘛,淘气顽皮多正常啊,总在院外站着,算什么事啊?来,进院子里聊,大姐和大姐夫都来了。” 沈青解下弯钩,扔掉竹竿,推车进了院门。 院内,摆有数个小马扎,压水井旁,有俩人在摘早熟的大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