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入场有早入场的好,但也仅限于资金与实力雄厚的玩家,如他这般的还是等到行业确定性到来之后再入场才是最正确的,这不比他当初做网站,随便搞点儿钱就可以动手。
「还有一个就是这些年汽车政策变得越来越快了,很多时间企业的一个决定就会变得不一样,成立多年的公司还能转圜,但是新创立的品牌就经不起这种折腾了。」
一名普通人,踩错重大节点,可能需要小半辈子去弥补,企业也是如此。
进入下半年以来,汽车的政策确实是变化越来越快了,首先是7月1日羊城对于2.5L以下燃油车自由置换的松绑,然而同时期却有很多城市加入了限购的队伍。
一方面是松绑,一方面是限购,如果是新创企业就很难把握市场风向。
反之在新能源方面也是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在上一轮政策推广过程当中,地方保护主义非常的明显,拿深城来说,埃安S就是不要钱也进入不了深城市ZF的采购名单当中。
反之在甬城的BYD也是如此,这一轮调整当中,规定了车辆品牌当中,外地的品牌数量不得低于30%,试图打破这种地方保护主义。
同时,发放补贴资金的方式也由地方ZF发放转向中央财政拨付,并且明确规定了参与推广的特大型城市的推广量不低于一万辆。
其他城市或区域不得低于5000辆,推广数量以及范围增加了,但同时竞争的压力也加大了,不过这对于尉来而言是好事,埃安S还是有着绝对优势的。
目前市场上能够跟埃安S一战的仅仅只有BYD秦,这两款车型在新能源A级车型里是处于断崖式领先地位的。
加上张永这种擅长于大客户战略的掌舵人,对于尉来旗下品牌的推广,檀锦程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另外就是今年国庆节新实施的汽车售后服务相关政策,市场越来越规范对于消费者而言肯定是好事的,但企业的成本上升也是必然的。
但不管怎麽说,大的政策面方面对于尉来都是有好处的。
推广力度的加大,一座座城市的加入,销量上升也是显而易见的,新政实施以来,各地ZF向尉来订购的单子越来越多了,主要面向的就是埃安S。
另外,快车的注册司机用户已经超过20万人了,根据易观国际发布的数量显示,快的打车占全国打车APP行业整体市场份额为41.8%,位列行业第一。
排名第二,第三的嘀嘀以及大黄蜂也是在持续发力,越来越多的司机群体加入到网约车行业,带动汽车的销量是很明显的。
网约车的兴起要说受惠最大的还不是尉来汽车,尉来汽车旗下目前仅有一款埃安S适合网约车用车,而BYD,奇瑞,吉利这些车企业,他们的A级车型非常多。
网约车并非只有电车才行的,便宜点儿,几万块儿的A级轿车都能用于网约车,很多老的BYD用户也加入到网约车的行业,甚至于不少消费者会用新车加入。
船夫哥不想秦跟计程车,网约车挂钩上,但现实根本由不得他,补贴之后不到10万元的价格,大空间的A级轿车,用来开网约车再适合不过啊。
「车规半导体这个项目很花钱的吧?另外我们的技术能做到先进水平吗?」
地平线公司,目前没有具体的业务,纯纯一个的烧钱的公司,李响对于公司的组织架构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哪些业务赚钱,哪些业务不赚钱也已经了解透彻了。
跟檀锦程一样是高中生,对技术方面同样的不了解,有些疑问也不算奇怪。
「全程我们一个烧钱肯定是玩不起的,我们前期只需要烧出个大概,搞出一点成绩出来就行了,后面的话会跟其他的车企合作,让他们以增资入股的方式,大家一起享受技术成果。」
「至于你说的技术够不够先进,这个目前无法回答,现在先进的东西可能明年就没用了,风险肯定是有的。」
技术是不可控的,也是无法预计的,拿3G 4G来说,2G到3G用了10年,3G技术正式成功商用之后联通在3G方面投入巨大,心想怎麽着也能用个七八年吧。
但是万万没想到4G商用会那麽的快,联通的投入承担了巨额的亏损,至于之后的5G?5G就不说了。
地平线能不能做出量产的车规晶片,檀锦程无法确定,只能是选择相信余恺团队,如果能够实现量产,那檀锦程的收获就是巨大的。
特殊时期哪怕是技术落后一点,能够量产的国产车规晶片,那获益也是不可估量的。
檀锦程的野心就是通过地平线,研发出可以量产的车规晶片,尉来就能够拿下国内外新能源汽车车规晶片近半的市场份额。
「欢迎老板视察。」
余恺早听说老板今天会来了,笑着迎檀锦程入内,最近老板全国各地的视察产业,跟巡视一样,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呆几天,算不上人心惶惶,但大家都很重视。
尉来成立也不过不到五年的时间,大企业病还不存在,但是小毛病也不少,檀锦程比较关注的是每地的采购部门,可不能发生某位车企那种采购成本整体高出20%的情况。
「这位是李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