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章 你好,2011(2 / 4)

手握MIUI,米聊,小米社区以及小米手机四大产品的小米科技,B2轮的融资计划预计融资8800万美刀,估值已经飙升至40亿美刀了。

成立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小米在资本市场创造了不小的奇迹,从风投轮到B2一共四轮融资,就让公司的估值达到了近260亿元。

「哈,这只是个开始呢,估计还要经过好几轮的融资才能上市。」

小米上市的时间点是2018年,上市之前的估值大概在500亿美刀至700亿美刀之间,按照目前的融资进度,小米在上市之前至少还要经历三到四轮左右的融资。

后续的融资巨量引擎肯定不会再有机会领投了,但是跟投保证股份的机会还是有的,檀锦程的计划是在IPO之时,手里的股份至少能够保证在17%以上。

按IPO之前最低500亿美刀的估值计算,届时巨量引擎持有的小米股份价值至少是80亿美刀以上。

这仅仅是IPO之前。

1999元的价值真的是太具有杀伤力了,第二批预售的10万台,开售开始之后依旧是几个小时之内就销售一空,小米网的承载能力依旧还是那麽的烂。

实际上在第二批开售之前,内部就有声音提议要不要加一些伺服器,激活营销天赋的老雷给否了。

前期的小米确实是产能受限,因为谁也没想到会卖得这好,受欢迎到甚至出现黄牛了,抢到预售资格转手一卖就能轻轻松松的挣个四五百块。

但是后期这家伙可就是深得贾伯斯的真传了,饥饿营销那玩得叫一个666。

要知道小米1的抢购可是持续了一整年啊,哪家代工企业在一整年时间里,卖出几百万台的情况下还产能不足的?

「话说回来,小米1虽然在性能方面全方位吊打同类竞品,但也不至于抢购得这麽严重吧?到底是什麽原因?」

跟檀锦程聊天的是黄鸣还有成林峰二人。

巨量引擎每半年开一次投资总结会,时间依檀锦程的时间而定,今年的半年度总结会定在八月末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小米1上市的原因。

一方面作为重要股东,檀锦程得给小米1站站台,另一方面黄鸣等人也想等到小米1上市之后看看具体销售情况。

目前巨量引擎旗下5支美刀基金,4支人民币基金,管理着30亿美刀的资金规模。

2010年国内的资本市场,已经初具规模,好的企业越来越少,投资的溢价也越来越高,往后再想要拿到什麽特别的好的公司已经是非常难了。

小米1的成功不仅仅是以雷布斯为首的小米团队一场狂欢,也是众多资本的狂欢,巨量引擎1000多万美刀的投资,一年半的时间升值到了7.9亿美刀。

这投资效率是去年11月底上市的易车网没法比的。

刚刚问话的是成林峰,一直负责二级市场的成林峰对于供应链里面的门门道有一些了解,但终究是不太了解。

1999的定价,吊打一众同类机型的性能,注意是受到欢迎,但是欢迎到这个地步他还是有些不理解的,安卓系的手机又不是苹果,可选择的对象太多了。

「有产品过硬的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小米开创了一种新的手机产业链模式,并且还让他做成功了。」

黄鸣做一级投资的,比成林峰了解的要多很多,目前国内的主机厂商都是重资产模式,小米则是轻资产模式,通过整合供应链的模式来做手机。

小米1甚至小米2初期的质量一塌糊涂,良品率低,根本原因也是供应链磨合的原因。

这种轻资产的模式也不稀奇,玩得最好的就是苹果,说白了小米就是要做安卓系统里的苹果,并且他做成功了,这就是小米估值快速上升的原因。

从成立之初,雷布斯的目标就是对标苹果。

另外就是销售渠道上,成立之初的小米完完全全走网上销售的路线,没有任何线下渠道商,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此模式自然是有他的好处,但同时坏处也非常的明显,说得直白点儿没人跟你分摊利润,那就同样没人跟你分摊风险了,产能上也就不敢做太多的库存,尤其是前期。

缺货也就算是正常现象了,另外全网只有一个销售渠道,都挤在一起,集群效应就会无限放大。

饥饿营销是方式,产能无法预估同样也是客观存在的。

拿尉来汽车而言,现在走的是经销商而不非直营店模式,也是因为如此,以尉来汽车现在的情况,根本没有能力建立起全面的直营店模式。

渠道商拿了钱就得办事的,会给你做市场背调的又能够帮忙消化库存,同时直面一线消费者,他们有着非常敏感的产品察觉性。

一线渠道商,会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优惠政策,甚至是统一调价的能力。

这就是渠道商的好处。

去年悦驰A1以14.56万辆的销量,险胜本田CRV,以300多辆的微弱优势拿下2010年度城市SUV销量冠军,平均每月1.21万辆的销量,结结实实的惊呆了汽车市场。

然而了对于今年的产销预期,尉来定在15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