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打嘴炮,但实际挽留经销商的政策是一个都没有。
为了保证今年100万辆的销量预期,迪子经销商们的KPI政策依旧还在继续着。
本来就很高的任务了,现在经销商又少了,留下的经销商可以说是压力更大了。
迪子的教训真的很惨痛,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真的很容易陷入到自大的境地。
2005年上市的F3,在上市不到20个月的时间里,销量就突破了10万辆,2009年全年销量更是达到夸张的29万辆之多。
这销量哪怕是放到2023年都牛逼哭了,足以挤进单一销量前五之列,放在2009年的车市,那就是神一样的数据。
迪子最主要的两个竞争对手奇瑞跟吉利,2009年全年所有车型的销量分别是50万辆跟33万辆,奇瑞还可以一战,至于吉利,他们那麽多的品牌加起来也就比F3多出四万辆而已。
而奇瑞,卖得最好的是奇瑞QQ,这款车型跟众肽2008一样,除了图个新鲜便宜之外,根本没有长期热卖的趋势,所造的也不过是车海战术。
如果能够再打造出一款F3,别说是自主品牌了,就是合资品牌都得吓得半死,真是想不膨胀都难。
在2009年末2010年初的BYD人眼里,真的是放眼全国,没有一个能打的。
「正在安排,不过老板,咱们的宿舍照现在这个趋势下去,有点不够用了。」
曾纪祥一项项的汇报着工作,锦新,扬子还有深城那边挖过来的技术人员会一步步的往北仓迁移,另外研究院设定的员工规模是3000人。
加上尉来汽车二期的投产,所需要的员工越来越多,现在员工宿舍的规模照这个趋势下去,肯定是不够的。
前两年总部大楼旁边的单身公寓还空空如也,现在差不多都快住满了。
老板对于所有的技术人员待遇一向都是很好的,无论是锦鹏,闪驰还是尉来都是一视同仁,总部大楼附近的单身公寓基本都是给他们留着的。
除了住宿环境更好之外,一向对于房地产市场没什麽兴趣的老板甚至还专门收购了一家物业公司用来管理单身公寓还有自有住宅区。
而对于高级别的管理人员,那待遇就更好了。
作为总裁办公室主任,曾纪祥有必要提醒老板,再这麽扩张下去,后面招过来的人都没有地方住了。
「MD,扩张得太快也头痛。」
檀锦程揉着有些发胀的脑袋,两家公司合并,原来的尉来汽车规模迅速开始膨胀起来,带来的连锁反应是很大的。
这一次的合并,不压于一家公司上市之后的快速扩张。
「这样吧,去跟区里的房地产公司联系联系,看看他们有没有还没有开始出售的楼盘,有的话买一个小区下来,把外墙刷成我们自己的颜色。」
建是来不及了,檀锦程也不想参与建筑业,有些钱他是懒得去赚的。
北仓区的房价一直很是畸形,城区跟海边的差距非常大,到处都工业区,房子其实也没什麽投资的价值,如果闪驰还有尉来真要进军房地产业,也不可能在北仓搞这玩意儿。
2010年北仓区城区的高档住宅小区,均价已经破万了,中档的七八千块,例如檀老板前世住的世茂湾,开盘一万出头,后来因为两栋楼质量出了点问题,现在整体均价在七八千左右。
至于低端的回迁房,均价四五千的都有,比如城区外围的九峰小区,距离世茂湾步行也就10几分钟的路程,价格天差地别。
「好的,我这就向北仓区的房地产公司发函,地段呢?」
一买买一个小区,估计老板这消息传出去之后,整个北仓区的房地产商都得疯了。
「地段没有特别的要求,北仓区城区屁大点儿地方,地段能有什麽区别,大不了就是多安排几辆厂车。」
「另外你发消息出去之前先问问祝老板吧,看看他手里有没有,有的话优先他们。」
祝成英把他手里的金融大厦卖给了闪驰,手里有了大笔的资金让他度过了困境,随后跟闪驰的合作也不少,像是已经入住的闪驰小区还有正在建设当中的锦鹏小区都是交由他们来建设。
住宅小区质量还不错,祝成英没有特别的坑人,算是比较老实了,在必要的时候檀锦程也不介意帮一帮老朋友。
一套中型小区的定义通常是3000户到5000户,在北仓区,2000户以上的小区规模都不多。
按1000户基础预算,平均每户按80到100万元的价格来计算,一个小区差不多就是8亿到10亿左右的售价,按2000户算就是20亿元。
首付三成的情况下,最高需要六亿元左右,最低只需要2.4亿元,通过过桥等等手段,尉来汽车解决起来没有什麽问题。
当然,这只是初略的一个计算,作不得准,但总之还是在集团可控范围之内,实在不行的话锦清都可以拿下。
锦清帐面之上可全是现金流呢,买一套小区跟玩儿一样。
说闪驰或者尉来财大气粗不太合适,但是锦清绝对算得上是财大气粗。
曾纪祥调侃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