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特别离谱。
其实在应建人看来,吉利当年的2400万元的收购价格是买贵了,不过没办法,谁让他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再加上当时又没有话语权,能买到就已经不错了。
不过没办法,因为吉利的出价,已经给汽车资质立下了一个标杆,再怎麽少也不能少过这个价格,除非有别的条件。
檀锦程之所以能以极低的价格拿下安哒尔的资质,并非只是单单靠运气,看似只花了500万元的现金,但实质上的付出并不比2400万元少,捐款这些就不说了,毕竟自愿的嘛。
两座工厂的投入,才是成功的关键,对于地方ZF来说,大型工厂比现金所带来的好处要多很多,尤其是服装工厂。
一定程度上来说之所以这麽顺利,跟锦鹏贸易的服装工厂有很大的关系。
这也算是张旭鹏给檀锦程的助攻吧。
「4000万,檀总您觉得怎麽样?」应建人咬着牙问道。
这特麽是现金啊,不管这小子是多少钱买过来的,但他可以肯定的是,4000万元的价格他肯定是赚爆了,至少也是双倍的赚。
从他透露的信息来看,开始收购到今天也不过两个月时间吧?两个月不到赚了2000万。
偏偏自己还不能拒绝。
北仓这边也有点惊讶,虽然他们都不知道檀锦程具体的收购价格,但不管怎麽样,4000万元的数字,绝对是能让檀锦程赚翻了的。
看着面不改色的年轻人,一众人内心都有些复杂,谈的都是过千万的生意,4000万元是多少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偏偏20岁出头的他却能做到淡定如初。
只要点点头,这4000万元就是他的,在座的也都不是没见识的人,但扪心自问在自己20出头的年龄段也很难做到对4000万元无动于衷。
「可以,没问题,就按应总您说的4000万元,不过我有个小要求,不知道应总能不能答应。」
「檀总请说。」应建人虽然不明白是什麽要求,但既然已经答应出价了,那就没问题。
「4000万元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虽然贵公司实力雄厚,但一次性拿出这麽多现金,应该也是有点压力的吧,所以我想着能不能把这4000万元转换成北仓工厂的股份,具体的股份根据投资额来定。
另外既然是说好了支持北仓发展汽车产业链,那我直接拿着钱提桶跑路似乎也有点不地道,再一个我自己也想有点新的产业,补充一下我们公司的业务结构,不知道应总能不能答应?」
应建人愣住了,倒不是说他把股权看得多重,铁牛集团整体都上市了,对于股权他并不会像传统企业家那样把持不放,能带来好处分出股权是没有关系的。
问题是4000万元根本分不到什麽股份,哪怕是分公司的股份都分不到多少,如果将投资总额上限拉高,檀锦程这4000万元就会被稀释到几近全无。
这麽做对他根本没有任何好处啊,与其拿着一点点的股份,现金直接拿到手显然是更好的方式,有了现金想做什麽生意不行?
4000万元的现金,可以撬动很大的杠杆啊。
「檀总你确定?首先这4000万元的现金你占不到多少股份,因此公司的运营你是完全没有话语权的,其次你自己也是做实体的,你肯定也知道实体的投资周期,4000万元换成股份,最后你可能是直接打水漂了。」
新筹建的汽车工厂,想要盈利,几年之内几乎是不可能的,这4000万元换成股份直接打水漂是有极大概率的。
这麽做图什麽,总不至于真的全心全力帮助北仓区发展产业吧?或者说这只是当地的一枚棋子?这样的话倒是有可能的。
应建人不由得看了看北仓那边其他的人,见其他人没什麽表示,显然是提前沟通过的。
檀锦程笑道:「当然确定,说几个我的理由吧,首先这张牌照虽然花费了不小的代价,但得来确实是有运气的成分。」
「其次吧,都说所有办企业的人终极梦想都是造车,我也同样如此,既然有这个机缘能够感受一下造车的魅力,我自然是不想错过,亏了也能学点经验嘛不是。
万一哪天我有像应总这样的实力造车,说不定我也会自己造车呢,这时候参与进来就是一个很好的很好的经验积累过程,应总应该不会介意多一名竞争对手吧?」
应建人不由得笑了,看来这位年轻人野心不小,汽车产业没有垄断一说,多一名少一名竞争对手不是他能决定的,没有檀锦程也会有王锦程,李锦程。
「我虽然没有应总的身家,但4000万我个人还是亏得起的,更不会对闪驰科技造成任何实质上的影响,所以入股我觉得是可以尝试一下的。」
收购安哒尔生产资质,闪驰科技实际的出资只有400万元以及一座仓储中心的建设,现金流上没有花费多少。
小电驴的周期跟汽车可不一样,闪驰科技完美的帐期,在2006年直接拿出4000万可能会有一定的压力,但凭藉着檀锦程个人其他资产投资以及锦逸实业的现金储备,也不会撑不住。
更何况根本就不需要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