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天子巡狩,大医(4 / 4)

行此大礼?」

李瑄不顾天子身份,快步上前,将陈藏器扶起来。

他看陈藏器还拄着拐杖,明显腿脚不便。

就像杜甫诗中那样,人生七十古来稀。

年过七旬的陈藏器太老了,他头发花白,脸上长满皱纹。

他是可以与孙思邈齐名大医,历史上他和王冰一样,能在整个唐朝的医生中名列前五。

特别是他在开元二十七年时撰写的十卷《本草拾遗》,对济生堂来说是一本神书。

直接影响到后世的《本草纲目》,李时珍评价本草拾遗:博极群书,精核物类,订绳谬误,搜罗幽隐,自本草以来,一人而已。

「您是至尊,不能这样!」

陈藏器受宠若惊。

「像陈祭酒这样的大医,皇帝也要尊敬。皇帝只是万民的引路人,你我都在做同一件事情。」

李瑄感慨万千,陈藏器比十年前老太多了。

一代大医,将自己的馀生全部奉献给济生堂。

「这是真正的天子!这是天下苍生的福气。」

陈藏器老泪纵横。

他当过很长时间的县尉,他也明白,自己不是当官的料子。

所以在当官的空馀时间,整理古今医术,结合自己的经验,写下《本草拾遗》。

本以为一生只会留下这本书。

没想到李瑄为他留下济生堂,用以造福天下的机会。

李瑄让别的医生和学生,不要行礼。

他表明自己只是一个过客。

但他越是这样,就越发令人尊敬。

「请至尊随臣回济生堂的正堂内。」

陈藏器就欲拿着拐杖行走之时,李瑄又亲自去搀扶。

这一下,使后方数十名官吏慌忙上前。

李瑄的行径,让大臣们很不好意思。但又不可能跟李瑄去抢。

随行的记者和起居郎立刻将这件事记录下来,一定要大书特书。

周围的学生见此,感动得稀里哗啦。

天下无双,如神一般的至尊,竟然屈尊搀扶自己的老师。

未想过医生还有如此荣宠的一幕。

这使得年轻的学生,立志发愤图强,一定要成为像陈藏器一样的大医。

「济生堂若有困难,只管向朝廷提。一个盛世,当要保障百姓们不被风寒所痛。看到济生堂一个个朝气蓬勃的脸庞,我十分欣慰。」

李瑄与陈藏器丶王冰慢步同行的时候,向他们说道。

他眼中的盛世,可不是吃饱穿暖,医与学,才是向上跨越的基础。

寄予厚望的济生堂,用十年就培养这麽多医生,再给十年,二十年。

从妇科,到儿科,再到内外科。

总有一天,济生堂的医生会走到乡里。

「这是托至尊之福,没有至尊,济生堂也不会有今天。」

陈藏器的话不是恭维,而是实话。

「王博士,济生堂在教导学生的时候,还要谨记创新。系统性地建立学堂,目的就是让医术突破,能攻克疑难杂症。不论将来济生堂的学子到哪,只要在医学上有所建树,能为所有医者的表率,我会封他爵位。」

李瑄想用激励的方式,让国家快速发展。

之前他就昭告天下,凡是工匠能创造出高价值的技艺,他都会封爵位。

如果有人搞出蒸汽机,李瑄封他一个国公又如何?

没有实权的国公,对李瑄无所谓,国家也不过是多支出一些衣赐和俸禄。

但对平民百姓来说,爵位是可以用一生的努力去争取的。

「臣会将此消息通报济生堂,一定悉心教导学生。」

王冰向李瑄拱手。

他四十多岁,看着却像三十来岁一样。

王冰和陈藏器走的是两种路线,王冰属于道医,犹重五行阴阳。

李瑄在济生堂和王冰丶陈藏器谈论一个时辰,定下关于医生的长久发展规划。

他当然不能让医生一味着付出。即便这一代有梦想,下一代一定会不同。

除了待遇以外,医生会有一套评级制度,奖励制度。

最终,还有「大医」称号。

由皇帝亲自颁布代表大医的玉葫芦,并封以爵位。

另外,等大唐月报发展成熟,会开创扁鹊医报,不定期发布医学文章,让天下医生来点评,有错指正,不服就辩。

只要将自己的文章邮递到报社,审核后会登上下一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