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李瑄的时代(4 / 4)

一口气,他也是前途未卜啊!

史思明因不断挣扎,现在被两名士卒按在地上,口中不知吐的是哪一种语言。

但严庄清楚,这是营州地区的歌曲,唱罢不甘与遗憾……

就这样,严庄在一众叛将的质疑声中,确定处斩者的身份,最后将其交给监斩官王璵。

「午时三刻已到,斩!」

估算午时三刻将到后,王璵一声令下,斩立决。

行刑台上,怒骂声,哭喊声,求饶声,此起彼伏。

周围百姓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并举拳欢呼。

「噗嗤!」

「噗嗤……」

一柄柄寒光凛凛的大刀落下,一颗颗人头落地,血水像小河一样流淌。

观者如山,掌声如雷。有的百姓因大仇得报,喜极而泣,不能自己。

「秦王万岁!」

不知又是谁大喊一声,十几万百姓一起跟风大喊。

他们高喝秦王,赞颂着心目中的大英雄。

从老人到小孩,都对这个称呼由衷尊敬。

李世民是他们听过的传奇。

李瑄是见过的英雄。

这一刻,安禄山叛乱,才算彻底结束。

十月十九日。

大唐日报,天宝十五载九月报的模具准备好。

活字印刷,第一份报纸问世。

考虑到字体原因,除了「大唐日报」这四个字是天骨鹤体。

其馀都是大小不一的楷书。

如果按照作者的笔迹,会极大影响大唐日报的发行。

第一份报纸只记录安史之乱平定的事宜,其他都是附带的。

预计只印刷二十万份。

除了向军营和各地郡县传出,大部分在两京地区售卖。

因为记者丶销售路径,还不齐全。

预计真正成熟,还需要一段时间。

等十月底的时候,就开始撰写第二份报纸,记录十月全国发生的重要事情。

当前,大唐日报由孙逖担任主编,大史学家韦述担任副主编。

这个时代当记者容易被套麻袋丶敲闷棍,李瑄只是让他们试着培养,在洛阳丶长安等大城市活动。

前期的记者,李瑄计划与锦衣卫合作。

十月二十日,李瑄开始启程回长安。

洛阳留下五千天策卫,一千龙武军,一千羽林军,一千飞龙禁军,一千金吾卫,由心腹张晖率领。

张晖是张文俨的儿子。

张文俨帮李瑄养了十几年马,一直优先为军队供优良战马,劳苦功高,还没开始享福,就遗憾病逝。

所以李瑄善待张晖,任他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封苍昌松县公。

李瑄带着一万天策卫丶五千剑南士兵和随从官吏离开。

万民相送!

临走前,李瑄嘱咐高适,一定要调度好河北丶河南诸郡县的粮食,物资。

冬天已至,确保不会再出现人间悲剧。

他很快就会再回到洛阳,以另一种身份回来。

……

十馀天后,李瑄于十一月初,到达新丰,距离长安只有数十里。

他提前下令禁止文武百官出城迎接。

只道会在十一月初三下午,从明德门进入,让金吾卫管控好朱雀大街。

初二晚上,李瑄召禁军统领薛错和廖峥嵘来到新丰。

向他们安排后,薛错丶廖峥嵘连夜赶回长安。

翌日下午,李瑄的车马到达长安城主门明德门。

剑南军,天策卫,驻扎于城外提前规划好的军营。

李瑄只携带五百天策铁骑入城。

因为长安城中已经有罗兴率领的五千天策卫。

另外,车神塞率领的凤翔军,李嗣业的安西军,马璘的北庭军,都驻扎在长安周围。

李瑄每一次回长安,只要路过朱雀大街,总能迎来万众瞩目。

百姓皆怀崇敬与期盼,伫立长街两侧。马至,战旗猎猎,马铃叮当。

「万岁!万岁!」

百姓发自内心,呼声雷动,直冲霄汉,仿若欲使天地共鉴其热忱。

这一次,没有人安排,但人们默认李瑄是平叛归来的英雄。

十年前,许多人还是孩童,他们现已经长大,心中对李瑄的仰慕更甚。

而李瑄还是如以往一样年轻丶英武不凡,只是充满成熟的气息。

新一代的少年们,从小听着李瑄的故事长大。

十几年间,风风雨雨,诉说出无数传奇。

连平海贼这种小战,都被传得神而又神。

李瑄的诗歌,李瑄的词,是长安城中最美的旋律。

天骨鹤体出现后,因为飞扬豪放的特点,符合大唐的审美,加上出自李瑄之手,文人士子争先模仿。

这天下,早已是李瑄的时代!

不再是一个人与一个时代相遇,他是缔造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