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能睡个好觉。
为防止这些人饿死,李瑄下令埋锅造饭,将携带的粟米煮了。
等吃饱以后,李瑄再下令启程回长安。
他已经从探马口中得知长安周围还没有安禄山叛军的身影。
趁着长安混乱空虚,可轻易占领长安。
历史上的安禄山在攻破长安后,谨慎起见,没有立刻下令崔乾佑西进。
现在,安禄山的顾虑是李瑄。
「启禀李帅,杨国忠不食粟米,滴水未进,嚷嚷着想求见您!」
在王公大臣和宫人进食的时候,亲卫向李瑄禀告道。
李瑄点了点头,随亲卫一起去见杨国忠。
马嵬驿的西面,一袭官袍的杨国忠坐在地上,身上沾满泥土,他的帽子早已不知在何方,脸色发白,毫无形象地坐在地上。
「杨国忠!」
李瑄步履威严到达杨国忠面前。
杨国忠猛然抬头,与李瑄四目相对。
天宝四载,他来长安的时候,见仪仗从明德门涌出,知道眼前的男子是圣人的宠臣,无比尊贵,发誓要超过。
天宝六载,他依附李瑄,而李瑄也似乎有意助他,他的地位节节攀登,同时心里非常畏惧李瑄。
天宝九载,李瑄罢相,他终于取代李瑄,位极人臣。但他知道李瑄的可怕,欲寻求时机,将李瑄除掉,但想除掉李瑄难如登天。
现在是天宝十五载,他再次与李瑄相遇,他落魄至极,而李瑄打着铲除他的旗号,站在他的面前。
相比于李隆基,杨国忠更有自知之明。
他在拜宰相的时候说过:吾本寒家,一旦缘椒房至此,未知税驾之所,然念终不能致令名,不若且极乐耳。
他知道自己的名声很差,要纵享极乐,不管黎民百姓的死活。
但真正面对死亡的时候,杨国忠变得畏惧。
他荣华富贵还未享够,不想刀兵加到自己身上。
杨国忠见李瑄,是想苟且偷生的活着。
「小人杨钊,拜见天水王!」
杨国忠立刻伏拜在地,不顾身份自称小人,向李瑄拜道。
杨钊,一个令杨国忠陌生的名字,是杨国忠谄媚进阶的前半生。
他称自己为杨钊,也是表示他叫杨钊的时候,依附在李瑄的麾下。
「还是叫你杨国忠吧!」
李瑄不买杨国忠的帐。
「天水王,剑南道有诸多我的部下和亲信,只要我一声令下,他们就会向您投降,全力支持您把持朝政!」
杨国忠知李瑄不喜欢罗嗦,直接道明他的用处。
只要有价值,他相信李瑄不会杀他。
今就算李瑄掌握权柄,也会使诸郡县不服气,阳奉阴违,更何况还有安禄山这个大敌。
一道臣服,还是剑南道,能东出威胁诸多郡县。
「剑南道迟早会归服大唐,不过本王还想向你借一样东西。」
李瑄面色严肃地说道。
「天水王要借什麽?」
杨国忠不明所以。
「借你项上人头一用。」
李瑄双眸一瞪。
天道有轮回,苍天饶过谁?
李瑄现在不杀杨国忠和虢国夫人等人,不代表会放过他们。
他以「清君侧」兴师。
而杨国忠和「五杨」是天下皆恨的存在。
李瑄会榨乾杨国忠和五杨的剩馀价值,将他们带到长安处死。
这样能将李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影响降至最低。
朝野百姓正是怨气最大的时候,以杨国忠等人的首级平定怨气,也可以推动李瑄的威望。
「郡王,我可以帮您得到剑南,为什麽不给我一条活路呢?我不想再当官吏,会像范蠡一样,归隐消失。」
杨国忠急了,他站起身向李瑄喊道。
「我为天下清君侧,若放走你,还有什麽威信可言?你倒行逆施,祸害国家,早已是死路一条。」
李瑄向杨国忠厉声说道。
「李瑄,和你一比,我算什麽?你这个窃国大盗!」
得知自己死路一条后,杨国忠情绪激动,他直呼李瑄姓名,向李瑄骂道。
「宰相言重了,我和你不一样!」
撂下这句话后,李瑄转身离开。
他已经开始制定规则,他无惧任何辱骂,讽刺。
无论是奸臣的,还是忠臣的。
「李瑄,你这样的人不会有好下场……」
杨国忠继续大骂,但李瑄没有再回答,更没有人去答覆他。
吃不吃由他,到达长安,不过两三天的路程,一定饿不死。
杨国忠被五花大绑,押送到马车上,随着队伍一起出发。
他身后的马车是虢国夫人丶韩国夫人丶杨銛丶杨錡等人。
两侧皆有轻骑看护,逃无可逃。
李隆基的龙辇,在罗兴的护卫下,走在最前方。
此时,李隆基怀中抱着传国玉玺。
一到长安,他就要给李瑄答案。
难道让他封李瑄为秦王丶天策上将丶尚书令丶天下兵马大元帅吗?
这和执掌国玺没有区别!
但高力士说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