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圣人去哪了?行至马嵬驿(4 / 5)

门荫入仕。

他一向勇敢果断,不拘小节,而且意气用事,和杨国忠有交情。

李隆基将他从一个少尹提拔成大尹,又兼留守,摆明了是恶他。

「大人,如果李瑄和安禄山来长安,我们死守为国捐躯吗?」

崔光远的儿子崔凯弱弱地说道。

现在两贼争锋,就看他们谁能先到长安。

「张介然战死,拖住叛军一天时间。我死在城头有什麽意义?我打算向叛军献城!」

崔光远用黑白分明的眼睛看着崔凯。

他认为自己被坑了,不想与长安陪葬。

「东面和西面都是叛军,大人要献城于哪一边?」

崔凯询问道,他尊重父亲的选择。

李隆基已不配为人君。

「二郎觉得哪一面能成大事?」崔光远反问道。

「李七郎虽在拜相的时候死磕豪强大族,但他的神勇和统帅能力无双,怕是没人能战胜他的西域铁骑和河陇劲卒。安禄山不过一杂胡,据说他一路烧杀抢掠,不得人心,天命不在他。」

崔凯回答道。

虽然很多王公大臣讨厌李瑄,但不可否认李瑄的强大。

现李隆基逃跑,失去人心。

李瑄更像是成大事的雄主。

「为父也是这麽认为的。二郎西行寻找李瑄,我诚心献长安城,希望他快点派兵而来。」

崔光远派遣儿子崔凯去迎接李瑄入长安。

历史上的崔光远选择安禄山,是因为他别无选择。

「遵大人之命!」

崔凯拱手。

不久后,他携带崔光远的亲笔信,飞马出城。

「长安城现在人心已经散了,乱象依旧,你派人去向百姓宣传,就说天水王即将入主长安城。即便天水王反叛,但仁义依旧在。百姓知道后,就能暂时稳住。」

崔光远又到衙门里向僚属吩咐道。

小相公入城的那一幕,历历在目。

……

东扶风(今扶风县)。

扶风地形起伏,岭谷相间,沟深坡陡。

但作为京畿之地,官道修建异常宽广坚实。

「轰隆隆……」

此时此刻,原野万马齐奔,卷起烟尘,无数花草被马蹄践踏。

周围乡里人们避让,不敢声张。

这是朝廷所宣扬的「李贼」叛军。

虽然朝廷说李贼与安贼类,暴戾恣睢。

但李贼叛军只走官道和原野,不踏农田。

所过之处,秋毫无犯,最多在乡县驻扎的时候,购买一些粮食。

小相公的起兵口号是「清君侧,平叛乱」。

清的是杨国忠,平的是安禄山。

鉴于朝廷拉胯,李隆基舍弃长安,让许多百姓将希望寄托于小相公身上。

一路的军纪,使百姓心安。

在京兆地区,得知李瑄派兵到来,除了官吏和豪强,基本上没有百姓因李瑄的到来而逃跑。

他们不仅相信李瑄,还相信李瑄的兵马能战胜安禄山的叛军。

「启禀李帅,抓到一名长安宿卫。」

一片丛林前,探马回来的时候,带着一名飞龙禁军的士卒。

「带他上来!」

李瑄招手,一名未戴兜鍪的禁军士卒被带到李瑄面前。

半个月的突袭,终至扶风。

李瑄的轻骑气势虽大,但没有大张旗鼓。

军中只是普通的战旗,没有李瑄的帅旗。

所过郡县,李瑄皆不出面。让人们以为这五千轻骑是车神塞率领,而非李瑄亲率。

两种意义完全不同。

「圣人现在哪个位置?」

李瑄平静地询问这名飞龙禁军。

早在前天的时候,李瑄的探马就先一步来到扶风。

昨天晚上之时,他从留在长安的密探口中探听到潼关陷落,李隆基逃出长安的消息。

这让李瑄惊喜不已!

在来的路上,他已经做好追击李隆基,甚至围攻长安的准备。

所以,李瑄昨夜未休息,带着天策卫一路奔袭至扶风。

李隆基走的是陈仓道,也是入蜀最常走的一条路,这条道路上县丶关隘众多,可以一路补给。

如果走其他几条入蜀道路,在没有准备粮草辎重的情况下,不适合大部进发。

李隆基南逃仓促,只顾布置,连一日粮草都未准备。

所以扶风是李隆基必经之路,李隆基想绕道也来不及。

「回天水王……圣人在金城县。」

此飞龙禁军士卒支支吾吾地回答道。

他见过李瑄,震惊「李贼」亲自领兵前来。

看叛军骑士,无一例外,直着腰板立马于原地,马侧挂着弓箭,背负横刀,马上还有缰绳牵引着备用马匹。

漫山遍野皆是。

与飞龙禁军散漫的气势形成鲜明的对比。

如果两军相遇,飞龙禁军定不堪一击。

「杨贵妃,杨国忠,五杨,太子等都在吗?」

李瑄又问道。

「是,他们都追随圣人南下。」

此飞龙禁军昨夜就开始远探,还不知太子已经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