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李隆基怒骂李贼,威望(5 / 6)

,现只剩下两万一千人。

好在之前朝廷召唤河西军至长安,乌怀愿将大斗军也召至凉州城,准备一起出发。

现在总兵力到达两万八千人。

出去野战是不可能的。

乌怀愿也不敢投降,他依附杨国忠,李瑄与杨国忠不睦,一定不会放过他。

这八年来,军中出现不少新兵,乌怀愿主要提拔新兵新将,压制老兵,试图掌控赤水军丶大斗军。

乌怀愿有信心用三万兵马守住河陇第一大城凉州城,等待援军。

在开元十七年的时候,吐蕃宰相韦·达扎恭禄在河西驰骋,攻城略地。

王君毚龟缩在凉州城中坚守,使韦·达扎恭禄不得不退兵。

有足够的强弩丶雷石滚木,粮草,凉州城就是难啃的骨头。

为此,乌怀愿还学着李瑄,在李瑄率领大军到达凉州城前,从诸牧监取牛羊,犒劳士卒。

又从河西府库中取绢万段,赏赐将士,收河西军心。

以免像墨离丶建康等军一样,轻易向李瑄投降。

乌怀愿也没忘记李瑄那「煽动人心」的战前陈词。

「诸位将士,李瑄深受皇恩,如今却背弃恩典,叛乱谋逆,令人痛心疾首。」

「李瑄现在是逆贼,早已不是我们的将军。你们吃的是朝廷的俸禄,当为国尽忠。」

「只要凉州城横在这里,哪怕是十万铁骑,也不可通行。待叛乱到来,尔等只需听从我的命令……」

乌怀愿将赤水军丶大斗军召到城中的校场上,让他们放弃幻想,殊死搏斗,并许诺一旦击退李瑄,人人都有封侯拜将的机会。

但下方的士卒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那些老兵更是嗤之以鼻,李帅统帅他们多年,他们不想殊死搏斗。

「我听说李帅不是反叛,是不得已出兵铲除杨国忠,乌帅是依靠杨国忠得到高位。」

当天晚上,军营之中一直有这种消息流传。

许多士卒坚信李帅不是叛乱,是为铲除杨国忠,所以乌怀愿才固守凉州城阻挡。

建康丶墨离丶玉门等军也不是背叛,而是加入讨伐杨国忠的队伍。

安禄山叛乱因杨国忠而起,铲除杨国忠后,才能全力去平叛安禄山。

也有士卒没有什麽理由,就是想跟随李瑄建功立业。

哪怕乌怀恩连日犒赏,也不能收买他们的心。

威望这东西,不是用几斤肉,一匹布去衡量的!

李帅与吐蕃大战的时候,乌怀恩只是河西众多军使中不太起眼的一个。

谋略不如刘之儒,稳重不如张守瑜,练兵不如李朱师,勇猛不如荔非守瑜,更别说还有武状元出身的李广琛。

士卒越想越气,凭什麽乌怀恩带着他们送死呢!

新兵虽多,但既得利益者却不多。

他们虽未跟随李瑄驰骋,但很多人是因为李瑄名声而从军,那时李瑄虽是宰相,然名义上还挂着河西丶陇右节度大使。

天将军的名号,使他们敬畏。

再加上军中的传说,让他们觉得天将军战无不胜。

在种种因素下,凉州城内矛盾重重,并没有乌怀恩想像中的顺利。

一月八日,马璘丶来瑱率领轻骑,到达凉州城外围。

在严格的军纪下,所过乡里,秋毫无犯。

百姓知道这是天将军的仁义之师,要入长安铲除杨国忠,平叛安禄山。

还不忘怒骂凉州城不开城门欢迎天将军!

天将军改良农具,创新水车,令人挖掘赤水,沟通水系。

又引进西瓜丶棉花等农作物,在武威百姓心中,天将军是好官。

凉州城外还有上百所造纸丶印刷丶纺织丶铁器丶瓷器丶酿酒等作坊,这些都间接为武威百姓创造利益。

一月十日,李瑄率领铁骑到达武威,经过乡里的时候,百姓夹道欢迎。

这段时间,李瑄召见当地郡守丶县令,看他们是否能胜任地方官职。

非常时期,只要不是大的过失,李瑄都会暂时任用。

如果在县郡名声很不好,李瑄就会免除。

李瑄还特意召见常平新兵的百总丶千总,正式赋予他们监察地方的权力。

和锦衣卫不同,常平新兵只有监察权,没有调查权,更没有处置权。

一旦发现地方官吏罪过,就向上逐级禀告,会有专门的人调查处置。

李瑄铁骑到来,河西回纥丶浑丶思结丶吐谷浑等胡部的首领先后拜见李瑄,表达对李瑄清君侧的支持。

天宝五载的时候,李瑄处理墨离吐谷浑叛变案,恩威并施,使河西诸胡心服口服。

李瑄带领诸胡健儿征伐吐蕃,给他们留不可磨灭的印象。

有河西诸胡的效忠后,李瑄立刻下令从河西诸胡召集一万五千骑兵,准备备战。

玉门丶墨离丶建康丶豆卢四军,也向东调集。

唯有宁寇军未动,防御回纥汗国,宁寇军是重中之重。

李瑄刚踏入武威境内第二天,白亭守捉使表示支持李瑄清君侧。

白亭守捉也是监视回纥的前线,李瑄未调其兵。

十二日,十万大军,开赴凉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