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是泰山和华山,臣功绩再大,也不敢冒犯天颜,也希望圣人至大至长,从此不为功臣接驾。那些诬告臣的话,一定是居心叵测。」
李瑄几乎没有犹豫,向李隆基回答道,语气表情痛心疾首。
天王狩猎河阳,是古代非常着名的事件,是礼乐崩坏的象徵。
天王,指得是周襄王,他前往河阳见到威名赫赫的晋文公重耳。
虽然晋文公想觐见周襄王,增加他的威望。但晋文公没想到的是,周襄王竟然来河阳。这下其意义全变了,不是晋文公觐见周襄王,而是周襄王「觐见」晋文公。堂堂的周天子被一个诸侯王呼来唤去实在有失体统。
这也成为晋文公的污点。
而天王狩猎河阳中的「狩猎」,是孔子在编着《春秋》的时候,为挽回周襄王的面子罢了。
即便所有人都知道其中的意义。
李瑄引此故事,就是表明他遵循礼制,一颗赤诚之心,从未有冒犯圣人的意思。
现在,甚至以后的流言蜚语,很可能是欲加之罪。
「边令诚和七郎有什麽矛盾?他为何诬陷你?」
李隆基对李瑄的回答很满意,合乎他心意。
能对天王狩猎河阳愤怒的臣子,一定是忠臣。
他现在想知道边令诚和李瑄的矛盾。
「臣得知边令诚在龟兹丶焉耆等地有良田千顷,又收向诸国王索要众多宝物。臣想回来向圣人禀告,没想到他先行一步,更倒打一耙。」
李瑄不得不改变方案,先把边令诚弄死再说。
边令诚的「存款」还在安西,他的万贯家财,都将进入李瑄的腰包。
「边令诚这狗奴,我一定杀了他。」
李隆基此时相信李瑄的话,怒形于色。
一切都豁然开朗。
还是那句话,秩序混乱的天宝后期的贪污不可怕,只要受李隆基宠信。
李隆基不会容忍挑拨君臣关系丶欺君罔上的监军。
这是在撼动他的权力。
「今日宴会,圣人息怒……」
李瑄向李隆基劝说道。
「饮酒!」
李隆基又饮一杯酒,冲冲扫兴之气。
在他心中,边令诚已经是一个死人。
「七郎,外国很大,也有文明,你说他们也有皇帝吗?」
杨玉环插话询问李瑄。
「回娘子,大食帝国的哈里发,类似于宗教丶军政的继承者,领袖,可以称之为一国之君。但罗马帝国的君主,可以翻译为皇帝。在西方世界,如法兰克王国丶罗马帝国,特别优秀的皇帝,被称为大帝。」
李瑄向杨玉环解释道。
「那三郎这样,一定大帝了。」
杨玉环看着李隆基说道。
「西方的大帝,怎能和圣人相比,圣人一词,远迈大帝。更何况天可汗,是天下的共主。西方最伟大的亚历山大大帝,都不及圣人。」
李瑄纠正杨玉环的话。
「也是!圣人文治武功,千古一人。」
杨玉环和李瑄这一唱一和,让李隆基又来了心情,他感觉自己又飘起来了。
「七郎,罗马帝国是在地中海上的国度吧!听说哪里很富庶。」
李隆基饶有兴致地向李瑄问道。
「回圣人,现在的罗马帝国是曾经最辉煌罗马帝国分解出的东罗马帝国,但他们视自己为正统,自称罗马帝国。他们一定比大食帝国更富有。」
李瑄向李隆基回答道。
「罗马帝国曾遣使来唐,龙池中的水仙花就是他们带来的。我只记得他们和粟特人有些相像。当时他们说两年多时间,才辗转来到大唐。」
曾经大唐将罗马帝国称为拂菻,经过李瑄科普后,正式译为「罗马」两个汉字。
「罗马帝国距离长安万里之外,我们的兵马如果没有地方辅军丶地方粮草相助,不可能直接进入罗马帝国。」
李瑄这样向李隆基回答道。
「七郎还有征服罗马的心思吗?」
李隆基问李瑄,他不能忍受有人能和他一样称为皇帝。
他是唯一的天下共主。
「回圣人,大食刚经历改朝换代,又发生兄弟相残的事情。萨法赫的弟弟艾布·哲尔法尔·阿拔斯将他杀死,成为新的哈里发。」
「臣得到消息,此人雄心勃勃,似乎比他兄长更强势,已经击退罗马帝国的军队,平定内部不臣服的总督。」
「臣建议,趁大食帝国动荡,百姓迷茫的时候,大唐继续出兵西征,一举攻克哈希姆城,拿下圣城耶路撒冷丶麦加,将大唐的战旗插在地中海,成就圣人不朽的军功。」
「只有将大食帝国覆灭,我大唐才能藉助波斯之资源丶粮草,向罗马攻击!」
李瑄看似头头是道地向李隆基分析道。
实际上是在藉助李隆基膨胀的野心,忽悠李隆基!
自他收取艾布·哲尔法尔·阿拔斯价值二百万匹丝绸的金银珠宝和十万第纳尔丶一千万第尔汗以后,就打算暂时偃旗息鼓。
他接下来,只会为安史之乱做准备。
到时候他控制西域入口,假装调兵入波斯到达里海。
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