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现在回归成一个正常首席宰相的样子。
裴宽的话,让文武大臣附和。
没有人敢说不同的意见。
李隆基令裴宽观看战报,修改为文书,传至郡县。
关于立郡,改军之事,也得到右相和左相的同意。
现在李林甫不敢去否定李瑄的建议。
李瑄有理有据,所获财宝全部上缴国库,李林甫难道还能说李瑄造反吗?
按照李瑄建议,举荐刘晏为青海郡太守,杨绾为积石郡太守,高适柏海郡太守。
这些边地僚属,深知军事,能统御胡人。
随意调一个大臣到这三郡,不一定能担任。
李瑄这麽安排,有他的意思。
因为他准备谋划离开河陇,他的僚属要有归宿。
不单单是太守,连别驾丶长史,李瑄都推荐他的僚属。
河西判官为颜真卿,陇右判官为刘单,让他们主持幕府。
等回长安,李瑄再去提拔他们。
除了这三郡的长官,还有关于神策三军的任命。
南霁云正式任神策军使,李晟和张万福任神策军副使。
段秀实任绥戎军使,曲环任定戎军使。副使为立功的郎将提拔。
李瑄将张兴举荐为临洮军副使,兼陌刀军主将。
宁寇军使战死,李瑄举荐一名叫赵盛的副使,为宁寇军主将。
李瑄又连续提拔数名副将,包括河东丶朔方的将领,李瑄都有提拔。
至于其他的位置,暂时还不好提拔,一个萝卜一个坑。
李瑄只能等他走的时候,进行一次大调整。
除勋章外,李隆基以两京府库的绢钱赏赐河西丶陇右丶河东丶朔方的兵卒。
战利品运回长安九成,剩下一成奖励有功的士兵,由李瑄分配。
最后就是关于对李瑄的封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