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河源勒石,丰厚的战利品(3 / 4)

万七千副丶包括短刀刀剑分各种长短兵器,多达二十万。

在李瑄强烈的要求下,哪怕是割肉的短刀,吐蕃人也不许过多私藏,一律强行上缴。

从王室贵族中,获得金银珠宝超过二百六十车,绢丶麻布丶皮毛超过三千车。

铜丶铁丶油脂等其他战略物资,也无可计量。

李瑄清晰列计,让颜真卿丶高适丶刘单等人将这些战利品记录在战报上。

李瑄没有贪污其中的一丝。

现在没有必要吞掉战利品,哪怕拿走金银珠宝一百车,也不过小贪罢了。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只要他做好准备,短时间就能得到巨大财富。

在蛰伏阶段,经商丶贪图战利品,李瑄碰都不会碰。

金银珠宝的十分之一,按照惯例可以留下赏赐将士。

其他全部通过河西长行转运,运往长安。

牛羊牲畜等战利品,由河陇饲养,长安要的话,送去一些,不要的话就放在这里。

就像战马和马匹一样,一定会成立新的牧监。

李瑄连年征战,虽然战马折损不少,但获得的战马越来越多。

使诸牧监比他当陇右群牧使前更壮大。

李瑄还引进西域种马,改良品种。

不出意外,几年后牧监官马的数量将超过百万匹。

……

「李帅,这是大非川之战的奏书,请您过目。」

颜真卿等人终于将贺表拟订好,交给李瑄。

《大非川破吐蕃丶擒赞普书》。

此记录大非川之战的详细过程,比颜真卿写《大河序》前的战报,详细十倍都不止。

这已经不止是贺表,如同一本书籍。

从唐吐蕃的恩怨开始写起,指责吐蕃破坏舅甥之盟,破坏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时期的友好。

高宗丶天后朝丶中宗丶睿宗,一一陈述其中的关系。

一连三次会盟,无数次侵犯,细数吐蕃的罪过。

特别是讲到李隆基的时候,李隆基的英明神武和尺带珠丹的残暴不仁,形成鲜明的对此。

从开元到天宝五载,将一切战斗归罪于吐蕃。

然后就有了「奉圣略,凭天威,以五载七月调四镇之兵,永罚吐蕃」。

从最开始的布置,识破吐蕃虚实之计;到唐军以拖延战术,烧毁草地将吐蕃赶到大非川;再到唐军突袭茶卡盐湖丶伏俟城,李帅一箭破伏俟。

唐军临洮军一万四千骑迂回深入吐蕃腹地,经柏海到花石峡丶乌海城。

而后唐军围堵大非川,利用地势和吐蕃的心理,不断对其施压。

最终吐蕃迫不得已,开始骑兵大战,数十万骑兵战在一起。

李瑄率领亲卫和赤水跳荡,尽斩吐蕃十八大猛将。

吐蕃骑兵畏惧,气势一泻千里。

这是决定胜负的一战。

其他的战斗也一一记录,包括大非岭上的内讧。

特别是李瑄的战绩,冲阵丶斩帅丶雪夜追击,不断击杀吐蕃骑兵,和阻截的骑兵。

甚至在花石峡刺死假赞普,也被记载。

最高潮的地方,当然要属擒拿尺带珠丹。

刘单文笔出色,渲染环境,将李瑄的英武描写的活灵活现。

估计李隆基看到以后会很爽。

另外,对于黄河源头的探索也被写入贺书中。

其他降伏吐谷浑丶通颊丶党项等部落,也有描述。

还有就是战利品的详细记录。

最后完结以后,李瑄还亲自执笔附加一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若吐蕃不为附属,至长安叩首,臣来年直取逻些」。

天宝元年,河西节度使王倕曾在贺表结尾说:「臣独辑甲兵,日讨军实,终当拔逻些城青地,斩赞普之首,以悬北阙,则臣之愿毕矣。」

谁都认为这是吹牛皮的话,李隆基都不敢奢望,只是图一笑罢了。

谁能想到?只短短几年,最难完成的事情,擒吐蕃赞普被李瑄完成。

只要养精蓄锐,两年内储备足够的物资,训练高原军士,发动民夫,必能攻破逻些城。

后世在附属国的问题上,经常犯一个错误,以为纳个贡丶和个亲就是附属国关系了。

实际上,吐蕃从不是大唐的附属国,哪怕是文成公主和亲,吐蕃朝拜的时候。

唐与吐蕃在最要好的时候,只是盟友关系。

两年前吐蕃想与唐为附属,都知道是缓兵之计,想藉此修建城池。

城池建筑好,调兵遣将,立刻会撕破脸。

别说和亲丶纳贡,就是受天朝册封都不一定算是附属国,如回纥那样,只算是名义附属国。

其实,在李瑄的心中,是不承认这样的附属国的。

真正的附属国是白兰羌丶苏毗国这样,唐军能直接调兵遣将。

后世一直认为,附属国主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通过武力征服,扶植傀儡政权的半殖民性质;二是通过自己强大压迫感,迫使别国成为自己的保护国。

这两种形式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政治上丧失独立地位,军事上受制于人。

当然了,大唐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