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秀秦去汪长恒家里补习功课起了,她本来想简单下点面条。
一进地震棚,她上下打量一番。
好家伙,快赶上一间双人寝室。
进门左手边砌了两个灶台,屋里放了一张四人坐的饭桌,右手边是橱柜、木板搭成杂物柜,里头墙角放了几个竹筐。
“院里都这个大小?”林红问。
梁秋点点头,其实她也不想花钱搭,可别人都占院里的便宜凭啥自己不能占。
“后院的石家搭上地震棚后,儿子的婚事也成了。”梁秋把番茄炒蛋端到林红面前。
石家林红晓得,男人原先是机械厂的工人,后面觉得工作量太大吃不消,和北阳胡同的清洁工补差价换了岗位。
十年前还觉得自己占到大便宜,活路轻松,街道办的福利也不错。
后面全国努力发展实体工业,机械厂的工资是一年比一年高,恰好文化运动政府也受到不少冲击,听说街道办有五六年没涨薪了。
就现在他一个中年男人还拿着一月十五块的工资,说难听的,王翠现在的清洁工工资都比他高二块的。
钱挣得少,在家就没啥地位。
院里的大小事都是石家媳妇出面,渐渐地,石家媳妇也不爱露面,林红也好久没听见石家的消息。
“他儿子结婚住地震棚?”林红蹙眉。
冬冷夏热的,年轻人也乐意?
“对啊,他们家在后院的夹角,把那一片都修起来,我过去看了能放下双人床,衣柜和书桌,那不就是新房吗?”
梁秋羡慕撇着嘴。
上辈子林红因为女儿下乡,江明娘家的事没心情参与地震棚搭设,也没关心别人的地震棚用来做什么,现在觉得往后的四合院会更加热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