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十三:夕家的无字天书(2 / 3)

逐货师 唐小豪 2134 字 2个月前

闻言问:“蛇身人面我知道,但后面那句话是什么意思?”

年成凯看着那两个字道:“原本窫窳是个蛇面人身的天神,却被人杀死,他被另外一个命叫贰负的神所杀,而贰负之所以会杀窫窳,就是被手下名叫危的臣子挑唆,这两个神都是蛇面人身。”

说到这,年成凯立即联想起了他寻找陵弈时发现的虵部落中的虵形女巫,虵形女巫是半身人半身蛇。

夕凌又问:“然后呢?”

年成凯道:“在上古神话之中,盘古开天辟地,死后身体化为三个神,分别是伏羲、女娲以及神农,神农也就是之后所说的炎帝,外形也与伏羲和女娲不同,伏羲和女娲都是人首蛇身,炎帝则是牛头人身虎尾。所以,有一种说法是,只有人首蛇身才算是真正神的后裔。扯远了,说回窫窳吧,窫窳死后,被巫医复活,至于到底是谁复活的窫窳,又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黄帝下令复活的,第二种说法是贰负让巫医们复活的,但相同的是,窫窳在复活之后,就变成了另外一种喜欢吃人的怪物。”

夕凌摇头:“还是不明白这与夕家到底有什么联系,难道这个传说中的神,就是夕家的祖先?”

年成凯也想不明白,只得摇头:“你母亲刚才对我说,我们还需要最后一次试炼,这次试炼是沿着后面一条路前往夕家的发源地,而且要走很远,还让我们做好准备,所需的东西可以找夕敏准备。”

夕凌看向黄果树的位置:“我小时候的确听说有一条通道,可以直接前往夕家祖先所在的地方。”

年成凯问:“谁告诉你的?”

夕凌道:“是我师父。”

年成凯想起在古墓中所查到的那些事情,他在思考要不要将夕凌父亲与她师父的事情告知,思来想去还是觉得算了,毕竟事情已经过去了,让夕凌知道只能徒增她的烦恼。

两人返回落红屋后,远远就看到夕敏等在门口,而这次她并没有带着手下的那些傀儡僵尸,也没有了之前的趾高气昂,对两人也变得恭敬起来,看样子是接受了夕凌即将接任夕家主人的事实。

年成凯也不客气,上前对夕敏说:“你准备东西需要多久时间?”

夕敏低头回答:“这得取决于姑爷您都需要什么?”

年成凯道:“这样吧,晚上你再过来,我给你一张清单,你照着清单上面购置

便可。”

“是,”夕敏依旧低头,“不知道大小姐和姑爷还有什么吩咐?”

夕凌道:“没有了,你下去吧。”

夕敏低着头转身离开,没有任何多余的动作和表情,似乎真的已经认命了,但年成凯知道,这个女人不会善罢甘休,按照他平日内的做法,肯定会先下手为强,不过现在是在夕家,自己先动手,肯定会被视为背叛,所以,只能等夕敏自己找死。

回到落红屋后,年成凯打算继续研究无字天书,他原本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探查夕家的秘密所在,但他也记不清楚《山海经》的原文,所以,他便让夕凌想办法去帮他弄一本来。

夕凌立即道:“这也不是难事,外村就有一个酷爱读书的人,他那里肯定有《山海经》。”

年成凯摇头道:“我要找的《山海经》,实际上是传说中的完本,而不是传世的残本。”

夕凌不解:“全本?残本?什么意思?”

《山海经》是一部记载中国古代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的著作,也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

如今对《山海经》的作者具体是谁,已不可考证,应该是由不止一人撰写而成的。最早提到《山海经》的是司马迁。他在《史记大宛列传》中说到,《禹本纪》和《山海经》中的内容过于荒诞无稽,所以作史时不敢以为参考。并在《大宛列传》中指出《山海经》与当时现实的地理不符。

最早面世的版本是由西汉时期的刘向(西汉历史学家)、刘歆父子校刊而成,刘歆曾在上《上“山海经”表》中写道——[禹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禹划分九州,根据土地级别制定贡赋等级,而伯益等人将生物划分善恶类别,因此著《山海经》。]

在刘歆的上表中提到的禹,就是大禹,治水的那位。益,就是伯益,是大禹的助手。这两人就被认为是《山海经》的助手。而刘歆的上表则是目前已知有关《山海经》作者的最早文字记载。

年成凯又道:“《山海经》传世的篇幅不大,不到三万二千字,共分两大部分,《山经》和《海经》。其中《山经》分为《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五个部分,《山经》又称作《五臧山经》,而《海经》分为《海外

经》、《海内经》、《大荒经》。《海外经》包括《海外南经》、《海外西经》、《海外北经》、《海外东经》;《海内经》包括《海内南经》、《海内北经》、《海内东经》、《海内西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