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城市发展的代价2(1 / 2)

石板路蜿蜒曲折,李焕看到道路两边是斑驳的青砖红瓦,雕梁画栋,飞檐拱斗,错落有致,大门上斑驳的油漆述说着岁月的痕迹。

路边随处可见到亭亭如盖的大树,经过春雨的浇灌,枝丫上已经冒出嫩芽。

进到巷子里后,外面的灯火辉煌和车水马龙仿佛都被路旁的大树给吸收去了,静谧安逸,让人不禁心旷神怡。

不过很快就被这份安逸就被眼前的场景给打破了,原来进到巷子一百多米处,原本的石板路被挖断,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坑积满了污水,这就好比一个大家闺秀的身上长了一块块烂疮,实在是大煞风景。

“好在没开车进来,要不然车子陷在坑里面还得请人过来推车。”李焕看着眼前这些个坑不禁打趣道。

一旁的陈刚脸色有些难堪,这些坑正是当时曹鹏为了迫使沙井巷的居民搬出去时办的烂事,当然曹鹏人都进去了,这锅自然只能是他陈刚来背了。

“反正想着要拆迁了,这路就没准备再修。”陈刚硬着头皮解释道。

耿海清这时候也不好表态,一线确实是有一线的难处,现在财政吃紧,区政府自然不会投钱到一个快要拆迁的地方修路。

一行人继续往前走,李焕经过一栋古建筑时不禁惊呼道,虽然经过岁月的洗礼,这栋古建筑已经变得有些破旧,大门上的铜门环都已经掉了一个,可依稀还能看到昔日的繁华,看到华国悠久历史的传承。

“这建筑好漂亮啊。”

李焕这么一感叹,一行人立即停下脚步,旁边的陈刚赶紧解释道:“这一片旧城区都是当年的老建筑,民国的多一点,最早的能追溯到明清时代。”

“那这不是文物吗?”李焕不解的问道。

“经过这么多年的私搭乱建,早就糟蹋的不像样子,即便是文物也没多少价值,文物局的人过来看过了,同意进行拆除。”陈刚老脸一红,强行解释道。

其实怎么可能不是文物?锦江作为明清时期的水上交通枢纽,当时很多其他省份都在锦江建有会馆,等到民国的时候,各个下野的军阀高官纷纷在这里修建公馆,可以说这地方是整个锦江活着的历史。

只是文物也得给经济发展让路,沙井巷占据着锦江最为核心的一块位置,锦江市政府多次想要对这地方进行拆迁,可由于资金有限,迟迟拿不定主意。

可每一次拆迁的风声一传出来,沙井巷的居民就在里面私自搭建一番,想着来日拆迁时能多获得一点补偿款,如此一来,原本错落有致古香古色的沙井巷早就面目全非,没了往日的神采。

此前锦江市政府下定决心打算对沙井巷进行拆迁,文物局也立即派人过来对沙井巷的古建筑进行评估,得出的评估报告是,沙井巷内的古建筑虽然年代久远,可保存不佳,已经失去文物研究的科研及文化价值,可以对该区域古建筑进行拆除处理。

当然这也不能完全怪文物局的人没节操,毕竟是人都要吃饭的嘛,文物局这样的清水衙门怎么可能和市委市政府的政策相违背。

既然锦江市政府都已经决定对沙井巷进行拆除,那这片区域也就只能是毫无价值的破旧。

“这么漂亮的建筑拆掉太可惜了,如果修缮一下,完全可以作为锦江市的名片,推动锦江市的旅游发展。”李焕有些惋惜的建议道。

在多年以后,国内掀起了一片修建仿古城的热潮,各个地方政府为了拉动旅游不惜投入巨额资金修建什么古镇、古城。

可如今一座原汁原味的古代街道就在这里,锦江市政府却为了弃之如敝履,等到十年二十年后,再投入资金修建什么狗屁古镇。

那殊不知即便投入再多的资金,一堆钢筋混凝土搭建起来的古建筑看起来终究是不伦不类,简直是脱裤子放屁。

不管那些钢筋混凝土搭建起来的仿古建筑有多精美,多有气势,可与这些真正的古建筑比起来,假的终究是假的,假的就不可能真的了。

“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与其抱残守缺,不如拥抱新时代,时代滚滚向前,跟不上时代的东西自然就要淘汰,这些破破烂烂的旧建筑不过是些死物,我们不能为这些死物而停下发展的脚步。”

听到李焕这么感慨,一旁的万龙集团接班人万靖云不乐意了,对于沙井巷这块地,万龙集团势在必得,如今听到李焕在这里说什么保护古建筑,万靖云立即反驳道。

对于万龙集团而言,他们要的是沙井巷这块地,至于这块土地上的人或者什么建筑,都不在他们的计划当中。

如果要照顾到这些古建筑,那沙井巷的开发就别搞了。

再说了,一旦拆迁,沙井巷里面的人都顾不上,哪里还顾得上这些看起来破破烂烂的古建筑?

“可这些看起来破破烂烂的古建筑是锦江的历史,是锦江文化的根源,锦江独有的码头文化河流文化都能从这些古建筑中找到踪影,当然万公子不是锦江人啊,理解不了我们锦江人对这些建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