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8章 犀利反击(1 / 2)

到底要不要开门?

这是一个事关生死的问题!

洛阳城中,所有的粮商都站在了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

库存的粮食多达近百万石,而且有相当一部分被污染,从高质量的好粮食变成了发潮发霉的劣质粮。

留,是肯定留不下去了。

本来就出了问题,再流下去还不是越留越坏?

到时候一个不小心,全部霉变发臭了,就算是想卖都卖不出去了。

不留,出售又是一个大问题。

该卖什么样的价格?

这些粮食,哪怕不算后续从军仓中一百万一斗高价买来的那部分,此前的存粮价格也不低。

毕竟,为了秘密提升自己的库存,搜罗市场上的存粮,价格给低根本买不到。

两厢一对照,计算下来,每斗粮的成本已经超过了五十文。

而现在,城南大营外的售粮点还在不停的卖粮,价格只有二十文一斗。

二十文一斗啊,洛阳城内的所有粮店,该关门还是关门。

不关门,也不可能有顾客上门。

通过这段时间,城南大营外的粮食售卖,百姓们也都看明白了这次粮荒的真相。

真正不顾百姓死活,想要抬高粮价的,绝对不是朝廷。

而是那些黑心粮商,是他们背后的士族高

门。

若是以前没得选择,百姓们还是只能无奈的向这些该死的黑心粮商屈服,去买那些天价粮。

可是现在,神策军军仓里的粮食仿佛无穷无尽一样怎么买都买不完,而且价格还一直都很合算。

就算现在二十文粮价,与奸商们抬起来的天价一对比,也是极其良心的价格。

最少,百姓们乐意接受。

至于这段时间以来,突然爆发出来关于军仓粮食的一些谣言,百姓们大多都没当回事。

就算有些人特意去查看,发现军仓购买来的粮食的确有些潮湿,百姓们也不怎么在意。

反正是低价粮食,质量差点也不是不能接受。

再说了,百姓们存粮不多,每次都是买来足够自己吃的。

发现粮食泛潮后,拿去晒一晒,也不影响百姓们食用,可以说基本没什么影响。

因此,这中传言就算被证实,也没在百姓当中激起多大的波澜。

反倒是另外一则消息,让百姓们极为雀跃,却又让那些黑心粮商以及那些屯粮士人们遭受了晴天霹雳一般的重大打击。

“见习营士子们捐献的粮食,就快要送达洛阳了。”

这个消息曾经轰动一时,还被奸商与黑心士人利用,攻击朝廷缺粮的铁证,

用作提升粮价的筹码。

事到如今,李治早已经用存下的巨量粮食证明,朝廷不缺粮。

但朝廷到底有多少粮食,谁也不知道。

李治也没想着散布消息,因为那样反而会引起人的质疑。

但是,当一百多条漕船,将十万石见习营士子捐献的粮食送到洛阳时,城里的百姓们欢呼一片。

这说明,朝廷真的不缺粮。

粮价,也绝对不可能涨上去。

与之相反,全洛阳的粮商以及他们背后的主使者们,却是一片哀嚎。

本来还打算观望一番,看看有没有办法挽救粮价的人,此时也全都绝望了。

在此之前,如王友直那般,失去理智,强行阻止低价售粮的所有人,也再也说不出任何阻止的理由。

就算他们想要将洛阳的粮食,高价卖去外地,却突然发现完全行不通。

在河南道,所有售卖皇恩盐的盐店都属于浚仪周氏。

就在洛阳城里粮价暴涨的时候,这些盐店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也售卖起了低价粮。

而且与洛阳城南大营外的售价一样,都是三十文一斗。

此事王友直等人不是不知道,而是在当时,他们根本就没将一个小小的浚仪周氏放在眼中。

认为浚仪周氏为了将自己

绑上李治的战车,低价卖粮,实属螳臂当车。

除去几万亩的花田之外,浚仪周氏还能有多少田种粮?

在王友直等人看来,浚仪周氏一旦粮尽,也只能停止愚蠢的低价售粮举动。

可他们没想到的是,浚仪周氏的盐店低价售粮,不仅一直坚持低价,还一直坚持到了现在。

整个河南道,粮价就没超过三十文一斗过。

除此之外,长安的粮价也一直很稳定。

自从洛阳的香水店被砸之后,长安的香水店也随之关门歇业,那些人手也被调派去售粮。

在长安,有十六卫看护,奸商们的手段用不出来,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三十文的粮食不停的往外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