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8章 抚军(1 / 2)

摆在李治面前的两份文书,都有提及各地的气候记录。

一份是户部郎中王友直的奏疏,上面提到北方各地去年冬季干旱少雪,今年关中、河南、河东各地将有干旱。

另一份则是影卫的气候记录,上面却写着去年冬天北方数地暴雪成灾,其中就有王友直提及的关中、河南等地。

同样是关于北方的气候,两份文书的记述却是截然相反。

李治有种直觉,王友直在撒谎。

而且从感情上来说,李治也更愿意相信影卫的气候记录。

再联想到王友直提及应对干旱的各项措施,李治很顺利的就找到了对方的目标。

粮食!

尽管猜到了王友直的意图,为了稳妥起见,李治还是打算先行确认一番再做打算。

虽说这个年代的主流是经学,对于气候的研究不多,记录档案更是少的可怜。

不过,李治还是很快就想到了解决办法。

第二天散朝之后,圣驾直驱洛阳南大营。

前番平灭渤海高氏叛逆,朝廷的封赏早就已经核准并下发,而今李治亲自前往营中,接见立功将士。

“国之大事,在戎在祀”,抚军算得上是皇帝最重要的本职工作之一。

所以这次抚军虽然有些突然,却也没人觉得哪里不对劲,只

是少不了有人暗中羡慕嫉妒恨。

士人君子们觉得,皇帝尚武,非国家之幸。

数年以来,大战频频,疆域倒是扩大了,可对他们这些门阀士族来说有什么好处?

反倒是皇帝权威日盛,凭借着新立的神策军,不断侵蚀着士人们的传统势力范围。

就比如这一次的渤海郡高氏一事,就足以佐证。

若是在以往,没有神策军的话,皇帝怎么敢悍然动手,几乎是秋风扫落叶一样就平灭了一个上品士族?

真惹急了这些世家门阀,他们未必不敢像前隋时期那样,再来一次杨玄感之乱。

洛阳的其他各卫则是五味杂陈,同样是朝廷的军队,可待遇上的差距却有若鸿沟。

按理说十六卫的待遇都不会差,毕竟都是拱卫京都的强军,但和神策军却根本没得比。

旁人的羡慕嫉妒恨,越发助长了神策军的傲气。

待遇好,机遇多,地位也高于其余各卫。

如今想要加入神策军的人,简直是多如牛毛。

李治前后多次从神策军中汰选大批年过四十五的老卒转业,历次相加已经多达四万人。

而后神策军再依照李治的旨意,招募新兵补齐缺额。

李治对这些新兵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既要识字,又要身体健康,身

家要清白,还要忠于朝廷——也就是他这个皇帝。

而且在年龄上还有限制,必须处于十六至二十二岁之间。

尽管如此,四万多的兵额还是迅速补齐。

谁都知道神策军的待遇高,为了争抢这些名额,各卫、各州郡府军简直是抢破了头。

每一个入选的新兵都是各军各卫的好苗子,都是从十六卫、各地府军当中遴选,优中选优而来。

进入了神策军之后,这些新兵的精神面貌也是焕然一新,即便以前有些从老兵油子哪里学来的坏习惯,也迅速在神策军的大熔炉里得到矫正。

皇帝陛下要来神策军抚军,最高兴的就属这些新兵了。

他们当中,大多数都有在其他各卫、各州郡府军当兵的经历,可那时候别说面圣了,两个品级大些的官老爷都见不到。

现在敢如神策军,就有机会面圣,怎么不叫这些新兵蛋子们激动?

不少人都在心里狂喜,都觉得拼了命的表现,被选入神策军真的太值了。

未时一刻,圣驾在神策军重骑营的护卫下徐徐驶入神策军大营。

“吾皇万岁!”

不知道是哪个新兵,太过激动,脱口而出。

这一下,直接就把将士们本就高涨的情绪直接点燃,整个神策军大营中,都是

一片整齐的呼喊声。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

李治在玉辇上待着有些气闷,正好顺势起身,微笑着向车驾两侧的将士们挥手致意。

看过后世阅兵式的读者老爷们,对此都不陌生。

可对这个时代的将士们来说,皇帝永远都是神圣、疏离,高不可攀的。

像李治这样,主动与将士们见面打招呼的,简直是闻所未闻。

一时之间,整个南大营的欢呼声雷动,响彻云霄。

原本一刻钟的路程,因为李治临时起意,圣驾足足走了半个时辰才到达中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