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移民开荒(1 / 2)

澹罗州地处高丽西南外海,隔海峡与半岛相望,北距半岛南部海岸90多公里,地扼海峡门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秦汉之时,就有文献提及此地,谓之“岛夷”。

到了三国曹魏时期,又以“州胡”名之。

此前百济与倭国谋乱,就曾祸及此地,败亡的倭寇一部流窜上岛,将岛上的蛮夷首领杀了个干干净净。

只因大唐攻灭了高丽与倭国,这些倭寇无地可去,索性就此躲在岛上,称王称霸,无恶不作。

等到李治想起澹罗州的好处,这些倭寇就倒霉了。

在无地的大唐水师面前,这些乌合之众毫无还手之力,尽数被歼灭。

那些岛上的蛮夷却是有趣的很,就是有些不知死活。

倭寇肆虐的时候,岛夷们卑躬屈膝,竭力逢迎,生恐一不小心就被倭寇砍了脑壳。

等大唐水师将倭寇诛灭了,这些岛夷胆子就大起来了。

说什么“这岛就是他们的,无干人等立即离开。”

然后离开是离开了,就是这些岛夷的脑袋离开了他们的身体。

当初他们害怕被倭寇砍脑壳,现在他们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大唐可不会惯着他们的臭毛病,这岛是从倭寇手中夺来的,与这些骨头都没一两重的大饼子脸岛夷有

什么关系?

水师将领的奏捷文书上,也有提及这些岛夷。

李治一看就乐了,这些软骨头的棒子,还真是一脉相承,把欺善怕恶四个字刻到骨子里去了。

既然是这样,可不能惯着他们。

李治大笔一挥,这些岛夷的命运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捕尽岛夷男丁,移民至倭国石见县。”

虽说倭国与高丽此时都臣服了,不过为了子孙后代计,还是来个腾笼换鸟比较好。

将澹罗州的岛夷移民至倭国石见,再将石见的倭人移民到高丽,再从高丽移民一部,充塞渤海高氏部曲离开后的那些田亩。

如此一来,不仅朝中多了数十万亩良田的收益,这些移民组成的地方治理起来也更方便。

石见银山的开采,也可以提上日程,李治的太仓也将得到极大的充盈。

简直就是一举多得,妙不可言。

时光荏苒,转眼已经是四月。

澹罗州的原野上,遍地青绿,看上去一片生机勃勃。

黑瘦矮小的赵平安挑着担子,吃力的走在新辟出的田埂上。

担子上挂着的可是一甲人的午餐,可不能糟蹋了。

赵平安小心翼翼的看着脚下,生怕一不小心就摔了一跤。

来澹罗州已经两个多月了,赵平安已经逐渐喜欢上

了这里的生活。

别看他身材矮小,实际上赵平安已经十五岁,按照大唐的计丁法,他已经是半个成丁了。

若是以前,还在渤海高氏的田庄时,赵平安这样的半大小子都是当作成丁使唤的。

什么脏活累活都要去做,春种秋收、耕田拉犁,当牛做马一年下来,哪怕是农忙时节也只能混的半饱。

这也是为什么明明赵平安已经十五岁,却还像个十岁出头的娃娃一样瘦小。

饭吃不饱,还要从事繁重之极的体力劳动,怎么可能长个子?

高氏犯上作乱,被朝廷平灭之后,大家开始的时候都没当回事。

在部曲们看来,不给高氏士族老爷累死累活,也要给其他的士族老爷当牛做马,其实没什么区别。

在平乱的过程当中,还有不少人家的男丁被迫去为高氏守城,结果死了连个尸骨都找不到。

这让不少人家,对朝廷是心怀恨意的。

等到大家被赶上船,顺流而下,进入大海时,更是无数人哭天抢地,痛不欲生。

祖祖辈辈都是在土里刨食,现在朝廷竟然要将大家发配到海外蛮荒之地去。

这岂不是死了都找不到回乡的路了?

若不是船上的水师官兵厉害,直接强力弹压,当时就要闹出大乱子来。

管如此,沿途还是有不少死心眼的家伙,尤其是有些老人,宁愿跳海里去淹死,也不肯被随船漂泊到遥不可知的远方去。

赵平安的爷爷就曾跳下过海去,幸亏被水师官兵所救,否则老人家早就没命了。

这样的打击,让所有实边的移民都沮丧无比,船舱里的气氛也变得无比压抑。

不知道有多少人心生绝望,都躲在暗中哭泣。

等船队到达澹罗州之后,移民们上了岸才发现,似乎这地方与家乡也没什么太大的不同。

除了周围被海水包围之外,这里的气候温度都与故乡相差无几。

这种发现,让大家的情绪勉强安稳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