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商们在还没有开始启动平抑之前,就把手中囤积的粮食大量售出,等朝廷平抑物价之后,再用低价购回,获利巨大,且没有风险。
除了粮食以外,盐、铁、马匹、牲畜等项亦是如此,所以商人们才会甘愿吃亏许多,获取这皇商的权利。
更别说一旦成了皇商,在社会地位上的提升了。
商人原是贱籍,不能科举,如今摇身一入“仕门”,子女的婚嫁都会水涨船高,家中子弟也可以读书入仕,不再只能做个不入流的小吏。
恵帝之时,宫中甚至有不少嫔妃是皇商之女,即使是平帝时,也有商家女入宫,使得许多商人一眨眼就成了“国丈”、“国舅”之辈,只为了这个,就有许多商户愿意为此劳心劳力。
户部疯了,工部疯了,天下的商人疯了,东南兴起了战事这么大的事情,竟然一个水漂都没泛起来,无声无息的就这么过去了,也不知气歪了多少有心之人的鼻子。
其中鼻子最歪的,恐怕就要属方孝庭了。
方府。
方孝庭见面前的刘祁眼睛已经慢慢闭上,忍不住弹出一颗棋子,惊得刘祁猛然惊醒,茫然四顾。
“该,该我了?”
刘祁睁大了眼睛,努力看向面前的棋盘。
“我刚刚走了哪一步?”
“殿下一步也没走。”方孝庭放下棋子,嘲讽道:“殿下早上上朝听政,下午陪老臣下棋,傍晚又回礼部留宿,一翻录卷宗就是大半夜,这么连轴转下去,老臣真怕哪天殿下病倒在老臣府中,还要被别人弹劾老臣过了殿下病气!”
刘祁这才知道曾外祖父在气什么,揉了揉眼睛,装傻笑道:“和您下棋,我所欲也;礼部历练,亦我所欲也。既然都为我所欲,就只能辛苦一点,想法子两全其美了!”
“想要两全的结果,往往是一头都抓不到。”
方孝庭最近有些坐不住了,语气也变得不那么从容:“您这样下去,不但得不到什么,到最后历练的结果,反倒会被三殿下压上一头。”
他顿了顿,面无表情地说道:“听说三殿下,已经开始在兵部,跟着兵部的左右侍郎学着调配粮草了。而殿下,还在礼部抄着过去的文书。”
一句话,彻底撕开了刘祁脸上虚伪的笑意面具,让他的表情渐渐凝重起来。
“您如今已经处处被他开始压制,想必这位殿下一直以来都在守拙,现在得了机会,立刻如鱼得水,崭露头角。”
方孝庭自顾自地说着。
“您若再不能让百官刮目相看,等你们在六部历练完了……”
他冷笑着。
“您大概也就可以去就藩了。”
刘祁心中一凛,面上却若无其事地开口:“那也是以后的事了,眼下还是先顾好我自己的事情。不是您教我的吗?不可顾此失彼!”
方孝庭没想到刘祁居然会顶他的话,目光一厉,直盯着刘祁不放。
刘祁倔强地抿着嘴唇,没一会儿就败下阵来,先服了软:“阿公觉得我该怎么做?”
“您既然选择跟老夫下棋,就该明白,老夫总是希望您好的。”方孝庭抚着胡须,“您下午在老臣这里下棋,晚上在礼部历练,想法没有错,只是做错了。”
“愿闻其详。”
“礼部现在最要紧的,是明年的恩科。恩科一开,各地官员和书院便会举荐有才有德之士入京,这些人往往会来各部的主考官‘投卷’,亦或者向有能力的官员举荐自己。往年礼部和吏部每到科举之前都非常热闹,今年虽然是加开的恩科,至多再过几天,各地陆陆续续来的士子便会齐聚京城,开始‘投卷’。”
代朝的科举允许“公荐”和“通榜”,即允许名士向主考官推荐有才的的人选,称为“荐生”。而考进士科的考生可以将自己的文章和诗词择优编成长卷,投献给达官显贵或名士高人以求得他们赏识,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及第机会。
“投卷”对于努力想要进士及第的普通学子来说,即使投了也没什么用。但凡“投卷”的,都是对自身的能力极为自信,直奔着上金殿三鼎甲去的。
要知道皇帝和主考官们点三鼎甲,有时候看的就是此人的知名度、甚至是长相和年龄。每年金殿的殿试,考生们甚至要仔细打扮一番,有的还涂脂抹粉,就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器宇轩昂,更得欣赏。
方孝庭见刘祁似乎有些明白了,继续说的详尽。
“您和三殿下不同,三殿下从小生长在冷宫之中,虽天赋不错,但毕竟底蕴不够。而您后来虽然来了道观,但从小教授您的都是当世大儒和有名的文士,文之一道上远要比三殿下要出色,您在礼部里历练,自然也会有荐生和有才德的学子向您‘投卷’,您若想要渐渐有一些名气和人望,不妨在这里下手。”
“只是,虽然我是皇子,又在礼部历练,但并没有这样的权利……”
刘祁话说到一半,突然止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