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与臣何干(1 / 2)

文娱大唐 玄山留白 1055 字 2个月前

只看陈邦这副抖得跟瘟鸡也似的模样,满朝君臣都心知肚明是怎么回事了。

这就是朝堂,每一天,每时每刻都有这样肮脏的事情发生。

事情败露的陈邦不敢再狡辩,只敢拼命求饶。

然而,李世民可不是心软的皇帝,胆敢欺君的陈邦直接被拖了下去。

太医的职位必然不保,估计性命也已经堪忧了。

李世民倒是想把坏事变好事,乘机挽留道:

“如今太医院空缺,继续道长这等高人坐镇,朕欲将太医院托付于你,不知道道长意下如何?”

孙思邈本就反感朝堂上的刀光剑影,今日又亲眼目睹了一场恶心人的闹剧,出言婉拒:

“老道年近百岁,自感时日无多,如何敢耽误陛下的大事?”

李世民有些失望,不过很快就调整了过来。

这个时代的死亡率极高,对孙思邈这种神医,皇家也是求贤若渴。

此前就已经邀约了数次,都和今日一样被婉拒了。

倒是杨凡心中一动,他同样怕死的很呢。

若是能把孙思邈留下,不仅自己的生命更有保障,也还有其他的好处啊。

杨凡心中鄙视李二陛下,只会简单粗暴的做法,不动声色的插言道:

“陛下,微臣倒是有一个提议,请陛下恩准。”

李世民心中不爽,再加上对杨凡搞出这么多是非也不喜,神色不悦的勉强说道:

“讲!”

杨凡毫不受影响,申请恳切的说道:

“微臣虽然误打误撞,偶有所得,总结归纳出疫气之说。但微臣有自知之明,能做到这一步已是侥幸。”

“然医学一途博大精深,又与百姓安康息息相关。是以微臣斗胆请陛下在长安设立医学院,由孙道长坐镇,遍邀天下名医共襄盛举。”

其实这个时代的太医院,也有培养医学生的作用。

只是历代以来,弊病丛生。

从招生选拔开始,就黑幕重重;

在学生的培养上,更是弊端多多。

再加上太医院给皇家治病,治好了未必有多少赏赐,没治好却动辄大祸临头。

无论是诊治还是开方上,都极端保守,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如此一来,多重影响之下,太医院既没有培养出什么合格的郎中,更不可能诞生孙思邈这样的神医。

对于太医院的弊病,朝中这些人尖子都是心知肚明,只不过无人明言而已。

所以杨凡的提议,许多人并不看好,觉得这只不过是太医院

的翻版而已。

李世民同样不喜,但是,若能以此将孙思邈留在长安,却未尝不可以一试。

杨凡见皇帝意动,继续游说道:

“此举有益者三:”

“其一,将疫气说发扬光大,造福天下万民;”

“其二,孙神医与天下名医集思广益,既能提升名医们的水平,也可以趁机编写一部医书,福泽百世;”

“其三,选拔京城内有意从医的年轻俊彦,师从孙神医与各位名医,培养大唐医学界未来的栋梁之才。”

杨凡越说越觉得靠谱,还有很多隐性的好处没有说出来。

比如说,有了这个医学院,他自己的狗命也更安全。

这等好处,对朝中百官而言都是一样的。

哪怕再不喜欢杨凡,但涉及到自己的小命,百官们也都不可能忽略,更不可能反对。

马上就有人跳出来,大赞道:

“陛下,杨主事此意,诚为良策也。”

程咬金自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哈哈大笑道:

“陛下,俺老程也觉得小后生说的不错啊。”

魏征莞尔,欣慰的说道:

“杨凡虽年轻轻佻,但此议却堪为老成谋国之言。”

孙思邈也颇为心动,他自己著作的医书《千金

方》已经接近完成,但若是和天下良医一起,相互切磋,并不是没有精益求精的余地。

不说别的,杨凡提及的疫气说,就能让他补足一大段前所未有的医学研究新成就。

再则说来,医家虽然受到尊重,可相互之间却又敝帚自珍的陋习。

若能在朝廷的领导下,共著一部名垂青史的医学巨著,估计不少良医都会愿意放下成见,共襄盛举。

此举不但利在当代,更是功在千秋啊!

每一个中国人,只要有能力有机会,谁会舍得这种立功、立言、立德的机会?

别说孙思邈了,就连李世民也怦然心动。

他自知自己上位的手段不够光彩,一直励精图治,想要向天下万民证实自己才是那个千古名君。

若是能在他这个皇帝的支持下,编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