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6章 杨子恒的命运(1 / 2)

锦衣长歌 刘可乐 1050 字 2个月前

朱棣书房。

常歌、纪纲等人走后,朱棣随即召见了应天城中的一众降将。这其中包括了他的三位老对手,猪一样的李景隆、在东昌差点置他于死地的盛庸、白沟河之战掩护南军主力撤退的徐辉祖。

朱棣笑道:“朝廷之中真是有奸臣啊!连辉祖这样的悍将都不得重用。呵,若朝廷之前任用徐辉祖为征虏大将军。恐怕本王就没机会坐在这里跟诸位说话了。”

徐辉祖不知道该如何接朱棣的话。只能低着头,一言不发。

朱棣又转头望向盛庸:“盛将军。你我这是第一次面对面相见。”

盛庸跪倒在地:“我自知阻碍了殿下的靖难大业,罪不可恕。只求一死。但求您饶恕我的家人。”

朱棣故意装出一副吃惊的表情:“本王从未想过让你死啊!你们这些人,大部分都跟燕军打过仗。区别在于有的人打得好,有的人打得差。各为其主罢了。本王如今进了京城,皇上又自焚了,本王就成了天下共主。天下共主怎么能没有容人之量呢?盛庸,本王不但不会杀你,还要重用你。本王任命你为山东都司,专门对

付你的那位老搭档,济南城里的铁铉!”

盛庸目瞪口呆。

李景隆在一旁道:“盛将军,还不快快谢过殿下?”

盛庸道:“多谢殿下恩典!”

朱棣指了指李景隆:“诸位,咱们今日有缘相聚,全靠李景隆!皇上前前后后给了他百万大军。换作他之外的任何人当统帅,本王恐怕早就死在北平了。你们说巧不巧,皇上偏偏任用了他!本王告诉你们啊,郑村坝、白沟河之战时,李景隆绝对没有投降燕军。但他发出的那些愚蠢的军令,倒像极了是燕军的内应。”

朱棣的话,引起了一众降将一阵笑声。有些人是嘲笑,有些人是苦笑。李景隆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

朱棣道:“景隆,你是本王的亲戚。金川门之变,你又是立了功的。本王不会亏待你,打算封你个太子太师。不过放心,本王绝不会让你再带兵!本王可不想自掘坟墓!”

李景隆虽被朱棣嘲讽了一番,却没想到朱棣要赏他三公之首,太子太师的高位。他连忙跪地叩首:“多谢殿下不弃之恩。”

朱棣又望向了徐辉祖。徐辉祖从进入书房就一直低着头。

朱棣高声道:“徐辉祖,抬起头来!过几日,

你就是大明的国舅了!大明的国舅爷,要昂首挺胸,别给本王的老岳丈丢人!”

朱棣这句话,给一众降将透露了一个信息——他即将登基称帝!不然为何说徐辉祖即将成为国舅?

徐辉祖勉强抬起了头。

朱棣道:“唉,可惜你的三弟没能活到靖难成功的这一天。放心,本王没有忘记他。会追封他为公爵!”

朱棣站起身,走到众将之中:“你们应该已经知道了,连平安本王都任命为北平指挥使了。凡是归降的武将,本王都会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文臣也是一样。”

一众降将纷纷跪地叩首。

朱棣又叮嘱他们:“你们记住。你们效忠于本王,绝不是反叛皇上!本王是先皇血脉,奉天靖难是维护先皇遗诏,清君侧!皇上已经自焚了,你们现在只有一个主子,那就是我!”

京城城南,杨子恒的府邸。

常歌父子和郑和带着一百多名锦衣卫闯入了府邸。常歌父子密裁杨子恒,郑和是要观刑后向朱棣回禀的。

杨子恒披着衣服来到了客厅,见到了三人。他问:“伯爷,旗手卫又有新差事了?容我穿好衣服随你去办。”

郑和说了一句:“杨子恒,旗手卫已经

重新改回锦衣卫了。”

杨子恒道:“原来如此,多谢公公提点。”

常歌叹了声:“唉,子恒。燕王殿下的确给了锦衣卫一件要紧的差事。这件差事就是密裁你。”

杨子恒一愣:“什么?密裁我?金川门之变,策反应天城内官员。这两件事我是立了功的啊!”

郑和在一旁道:“可你杀了张玉。殿下岂能容你?”

常歌道:“郑公公你有所不知。其实东昌之战时,是我下令杨子恒,用火器刺杀燕王殿下的。只不过殿下有老天庇佑,躲过了杨子恒射出的铳子。后来张玉走霉运,恰好被杨子恒所杀。”

郑和微微一笑:“这些事,殿下都知道啊。”

常歌惊讶:“殿下怎么知道的?”

郑和道:“你还不知道吧?杨子恒早在半月前就绕开你,单独给殿下写了一封信,信中讲明了这三年你都命令他做过哪些危害靖难大业的事。”

常歌望向杨子恒。

杨子恒跪地:“伯爷,您不要怪我。百姓家有言,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何况你我只是上司、下属?郑公公,既然殿下知道事情的原委,为何还要密裁我?”

郑和解释:“因为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