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章 十七都督(1 / 2)

锦衣长歌 刘可乐 1050 字 2个月前

朱棣高声道:“你们当中,至少有十几个人有资格升为都督。还有文官,也都该升一升!”

一众武将闻言,个个面露喜色。

朱棣高声道:“都听了。邱福、朱能、张信、孟善、顾成、陈懋、房宽、李远、张武、火真、陈圭、李彬、王忠、陈贤、徐忠、陈文,皆封都督!唉,张玉若活着,他理应也封为都督的。都督之职,就由他的儿子张辅世袭吧!这样一来,我燕军就有了十七位都督!”

一众武将齐齐叩首谢恩。

朱棣又道:“其余燕王府麾下武将、文官,皆官升一级!”

众人个个欢喜。

朱棣却话锋一转,说道:“诸位,如果我燕军的地盘仅仅维持在河北三府,你们的都督之职就只是好听没实惠的假官职!只有将我们的军旗插到应天城头,你们才能做大明的真都督!”

不得不说,做领导的都爱给下面的人画大饼。应天城里的朱允炆是这样,北平城内的朱棣也是这样。

邱福、朱能等人闻言,争相表态:“我们一定不辜负殿下的期望,先守住三府,再一路南下,夺山东、定苏北、取应天

!”

“没错,脑袋掉了碗大个疤。咱们这些人久经战阵,活到现在已经算是捡来得命了!不就是拼命嘛?谁怂谁是女表子养的!”

“二十万南军而已,有什么好怕的?耿炳文当初有三十万人,李景隆当初有六十万人。不照样被咱们打败了?”

刚刚当上都督的十七位武将个个表忠心。朱棣满意的点点头:“好!诸将士气可嘉!至于登基一事,我刚才已经说过了。我只做周公,不做赵匡胤。此事万难改变!”

一众武将态度翻转:“殿下真是大忠大义之人啊!”

“等咱们打下应天,除了奸臣,皇上有了殿下辅佐,大明一定会开创千秋万世之太平功业!”

“就是就是。劝殿下登基,岂不是在陷殿下于不义之地嘛?”

朱棣一挥袍袖:“罢了。该议正事了。现在咱们议一下用兵方略!”

两个时辰后,大殿议事结束。文臣武将们离开了大殿。朱棣叫住了道衍。

朱棣轻笑一声:“大师,你是绝顶聪明的人。这一回怎么犯了糊涂?”

道衍拱手:“殿下,我燕军遭受东昌惨败,将领们士气低落。我主张您登基称帝,是想借此激励将领们的士气

。没想到,您激励士气的方式,远比我要高明。”

朱棣苦笑一声:“呵,你始终是佛门中人啊。不懂俗世里的功名利禄。他们巴巴的让我当皇帝,跟当年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差不多。当年赵普、石守信等人为何要拥戴赵匡胤做皇帝?还不是为了谋个拥立之功,好升官赏爵?那我干脆跳过登基这一步,直接给他们升官赏爵好了!”

道衍说:“不仅如此,都督的头衔,会成为一群骏马头顶上悬着的胡萝卜。骏马会追着胡萝卜往前跑。正如殿下所言,现在他们只是假都督,打下应天才能当真都督!殿下高明啊。”

应天城中。

常歌催饷的事已经办完。旗手卫的人已经押着赏银去了德州。横竖决战两三个月后才会打响。他并不急着回德州,干脆在家多住几日。

这日,黄子澄来到了常府!

黄子澄受命管了江南筹饷衙门。然而商人们在这两年已经被朝廷盘剥了数次。就像是榨不出来油的枯树。江南筹饷衙门前后只从商人们手中拿到了区区十多万两银子。

黄子澄的差事没办好,建文帝倒是很体谅他。没处罚他不说,反而让他官复原职。

常府客厅

黄子澄跪在常歌面前:“舅舅,外甥错了。”

常歌端坐在椅子上,根本没有正眼瞧黄子澄,他嘲讽道:“黄大学士哪里有错啊!你一贯是对的。”

黄子澄重重磕了一个头:“舅舅不要再说气话了!皇上登基之初,我不该让皇上急于削藩。朱棣造反之后,我不该向皇上举荐李景隆担任征虏大将军。郑村坝大败后,我不该死保李景隆,让皇上给他增派援军。哦还有,我不该整日在皇上面前说徐辉祖不可用。我做下的这一件件错事,导致了如今的局面!”

常歌叹了声:“唉,你终于醒悟了。”

黄子澄道:“是。外甥醒悟了。是我害了皇上,害了朝廷,害了天下百姓!且不说河北、山东两地百姓苦不堪言,就连江南都因这场大战百业凋零。连那些富商巨贾家的银库都空空如也,干干净净了。”

常歌道:“起来吧。知错要能改。我已经看清楚了,以你的才智,绝难胜任皇上的心腹智囊。不过皇上信任你,让你官复原职了。今后你在皇上面前,要少出主意。”

黄子澄拱手:“是,外甥牢记舅舅的教诲。”

常歌又道:“还有,齐泰那人老成持

重。我知道你与他有隙。今后你不要再给他使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