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各自谋划(1 / 2)

关羽兵败冀州,消息传至长安,刘备虚惊一场,所幸两位兄弟无恙,传令将关羽、张飞部众调回长安,以郝昭为安东将军镇守河内。

关羽率众回长安请罪,刘备上奏天子,降职为征西将军,转拜司隶校尉,军师司马懿免职,因驱使百姓,草菅人命降罪斩首。

诏令发下,众文武纷纷求情,关羽、张飞二人亲自到大司马府外求情,没有司马懿周密部署,此次河北之战,他们兄弟三人就要天人永隔。

刘备在府中独坐半日,中书令荀彧冒死觐见,劝道:“司马懿虽有害民之实,但为保关将军及数万将士性命,不得已而为之,请明府察之。”

刘备垂泪叹道:“吾非不知仲达之功,但我兄弟三人,自起事以来,兴汉室以救天下苍生,今大事未成,先害百姓,备于心何忍?”

荀彧言道:“事从权宜,司马懿以庸碌之民,保三军将士,实乃存汉室之力,安既定之土,舍小而取大,为图长远。若就此杀功臣,未免叫麾下寒心,无人再为汉室尽心谋划,还望三思。”

刘备左右为难,长叹道:“吾一心为民,若不追究此事,如何向那些枉死的百姓交代,天下人将如何看我刘备?”

荀彧言道:“冀

州之事,虽为司马懿谋划,然云长为主帅,若斩司马,虽显明公爱民之心,然必为人议论有所偏颇,赏罚不明,以至军心不稳,何不将二人一并处罚?”

“一并处罚?”刘备慨然道:“吾兄弟三人,自结义以来,同生共死,若斩云长,吾与翼德有何颜面存于世上?”

大荀彧言道:“何不将计就计,顺取西川?”

“哦?”刘备闻言精神一怔,擦干眼泪上前问道:“文若有何计策?”

荀彧摇头道:“刘璋抗命违旨,拒任御史之职,足见不肯轻易放弃益州。然此人性情懦弱,优柔寡断,必是为川中之人强谏,故而徘徊不定,若以大军临之,必会畏而归顺。关将军威震天下,若虎踞汉中,奉旨讨逆,益州将望风而降。”

刘备问道:“仲达如何处置?”

荀彧言道:“仲达救数万将士,也有功劳,可免死罪,发配褒中,实则还为云长参军。若刘璋识时务归顺,便可进驻益州,若负隅顽抗,有仲达为谋,云长、孟起二位虎将,试问益州将士,孰与为敌?”

“妙哉!”刘备转忧为喜,抚掌笑道:“文若运筹帷幄,真乃吾之子房也!”

荀彧依旧神情凝重,言道:“今孙策全取河北,孙权坐

拥江南,兄弟齐心,恐曹操难保中原。明府欲兴汉室,仅以关中之地力有不逮,当早定益州,以山川为险要,方可与孙策争锋。”

刘备叹道:“吾何尝不知形势危急,孙策不顾王命攻取冀州,其心昭然若揭,欲兴汉室,任重而道远。”

在荀彧的劝说之下,又有关张及百官求情,刘备再次上表,免去司马懿死罪,发配褒中,追究关羽失察之责,免司隶校尉之职,再将为镇北将军,出任汉中。

于此同时,任马腾为西凉刺史,招抚凉州及河西羌人,整备兵马,重新训练西凉铁骑,为进军中原做准备。

消息传至邺城,孙策笑道:“刘备此举,看似将关羽降职,却出镇汉中,一来可压制韩遂,二来威慑刘璋,只怕不久便要兵出益州了。”

鲁肃点头道:“刘璋暗弱,以蜀中之地,竟奈何不了区区汉中张鲁,今关羽到任,蜀中震动,恐怕望风而降。”

孙策道:“可命程普多打探益州消息,若有机会,便出兵巴郡,能得多少好处,便取多少。”

鲁肃言道:“当务之急,还是先灭曹取中原,中原既定,众望所归,便可继位大统,三路加兵于刘氏,必将改换天地。”

孙策蹙眉道:“曹操前几

日派人来商议婚约之事,显然是在争取时间,孙曹两家一直和好,该如何出兵?”

鲁肃笑道:“刘备辅佐天子,欲用天子号令行便,我们一样可用。”孙策疑惑道:“子敬有何计策?”

鲁肃言道:“曹操先前设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掘墓取财以为军资,后来军情好转,将此部解散。年前退守中原之后,又因钱粮不足重操旧业,摸金校尉部再次成立,听闻连皇陵都未曾放过,可将此消息散布于长安,刘备闻之,必会降诏命我出兵讨逆。”

孙策大笑道:“既如此,某便最后再奉一次刘氏诏令。”

鲁肃叹道:“此举有损阴德,只恐要祸及子孙,曹操明知饮鸩止渴,却欲罢不能,真乃枭雄耳!”

正商议出兵之事,亲兵来报,虞翻求见,孙策命人请进来,虞翻最近在主持文武大比,修缮丛台之事,不知他为何亲自来到邺城。

很快虞翻走进来,只见他风尘仆仆,手中捧着一只包裹,问道:“这是何物?”

“主公,这可是好东西!”虞翻小心翼翼把包裹放在桌上,打开一看,却是个青铜器,青绿色的铜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