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战乱,天子遇难,消息传至各地,官吏百姓无不惊慌。
但在东海之滨,那些渔民却无动于衷,依旧日出撒网,日落收网,他们虽然整日风吹日晒,甚至可能葬身鱼腹,但也远离中原烽火,自得其乐。
青州东莱,自黄巾之乱以后,成了无主之地,无数中原人从这里逃往辽东避乱,公孙度得知消息,派柳毅占据此地,伺机图谋中原。
柳毅文韬武略,经过三年治理,逐步掌控东莱海滨,一方面派兵征讨海盗贼人保护百姓,另一方面尽量减轻赋税,深得人心。
终于等到袁曹正式开战,趁着袁熙出征,柳毅自当利出兵,连取下密、胶东、即墨,占领北海郡大部,趁胜直取济南。
柳毅亲自领兵,身先士卒,势如破竹,但随着所得城池增多,兵力不足,便命其弟柳刚回东莱征兵,同时向公孙度求援。
公孙度闻报大喜,立刻从海上调派援军、钱粮,助柳毅全取青州,想在中原与众诸侯分一杯羹。
这一日柳刚筹措好粮草,连同刚自辽东送来的援军钱粮,一并押赴前线,嘱咐黄县守将海参继续征兵,小心守城。
这海参并非中原人,他出身于玄菟,祖先
是来自于长白山的肃慎人,正是柳毅兄弟的表兄。
车马向西而去,海参命人关闭城门,继续贴出告示征兵,随着前线供需越来越多,城内的差役人手也渐渐不足,从内到外都在补充兵源。
但东莱三面临海,人烟稀少,几次征召之后,便无人再来响应,即便俸禄比以往高出五成,甚至当场就发五斗粮食安家,应征者依然寥寥无几。
海参自西门走到东门,见街口贴榜文的地方都是门可罗雀,不由暗暗心焦,照此下去,别说一月征千人的任务,恐怕连十个人都难。
若不是与柳毅表亲,海参根本没有资格来到中原,哪怕是在东莱这个海滨之地,也让他感受到了中原的富庶和舒适。
食髓知味,海参不想再回到那个天寒地冻的贫瘠之地,所以格外珍惜此次机会,想方设法要在中原立足,甚至打算以长白山为姓,改名白宇。
正当他想着是否要出海去征招那些海盗的时候,忽然一名守军跑来,喜滋滋禀告道:“海县令……”
“什么海县令?”海参闻言大怒,沉喝道:“说了多少遍,叫白县令!真是猪脑子,这世上有姓海的吗?”
“是是,白县令!”那
守军一脸委屈,心想不远处的齐国就有海氏望族,真是个没见过世面的辽东犬夷。
海参冷哼一声,不悦道:“这着急忙慌地,嘎哈呀?”
守军答道:“刚才城外来了三百多人想投军,他们是……”
“走,快去看看!”海参喜出望外,不等守军介绍,急匆匆往城门口走去。
只见城门外密密麻麻站着一群人,个个体型彪悍,皮肤黝黑发亮,穿着短襟粗麻衣,高卷裤腿,一看就是常年在海上出没的人。
看到这群壮丁,海参一张脸笑得满是褶皱,上前问道:“你们都是来投军的?”
“正是!”人群中走出一位壮汉,浓眉大眼,浓密的络腮胡让他显得愈发粗豪威猛,抱拳道:“听说黄县正在征兵,还发粮食,所以从海上赶来。”
“你们都是一伙的?”海参挑眉打量众人,看出来这些人绝非普通的渔民,质问道:“老实交代,是不是海盗?”
“俺们都是‘伞懂印’!”
那人忽然说了一口流利的山东话,解释道:“只因当年黄巾之乱,大家被逼得走投无路,无奈出海在一座岛上避乱,这两年才敢出来打听消息,听说这里征兵,所以才结伴而来!”
“嗯!”海参上下打量着这人,问道:“你叫啥名儿?”
那人抱拳道:“在下史太龙,正是东莱人!”
“原来就是东莱的!”海参对这些人十分满意,又问道:“你们岛上还有多少人?”
史太龙抱拳道:“尚有两百多人,都是妇孺老幼,岛上生活实在不便,听闻这里发粮食,又能管饭,我们便都来了!”
海参微微点头,警告道:“从军打仗,可是要杀人流血,掉脑袋的,你们都明白吗?”
史太龙笑道:“我们自然明白,在海岛上也是朝不保夕,不如就来拼一把,或许还能挣点功劳呢!”
“嗯,你小子,很有前途嘛!”海参满意点头,招手道:“都跟我来。”
“且慢!”史太龙赶紧说道:“县令大人,榜文上说得清楚,从军每人发五斗粮食,我们的家人都等着粮米下锅呢,你看能否……”
“真是啰嗦!”海参不耐烦地摆摆手,大声道:“都跟我到军营去登记,自会按照名册发粮。我自会给你们三天时间把粮食送回去,好好安置家人,这样没有后顾之忧了吧?”
“多谢大人!”史太龙大喜,跑过去向那些同伴说明情况,很快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