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东渡(2 / 2)

衙内闯三国 大篷车 1599 字 2个月前

四人慢悠悠的往帐中晃去。

天边,夕阳斜坠,流丹似火,将一切渲染的流金溢彩也似……

……………………

“我欲再往东去,趁此时机,正好看看三韩之地与日本,呃,我说的日本,就是扶桑,呃,倭国。”

巨大的篝火堆旁,暗红的火光跳跃着,在那和族人简易粗犷的舞蹈中,刘璋斜斜倚着,手中端着一个陶盏,向贾诩说道。

“主公何以对那些偏僻小国有了兴趣?咱们出来已久,前时又搞出这事儿来,还当早回青州才是

。”

贾诩皱了皱眉头回道。眼下仍在危机莫测之地,他不认为这是个什么好主意。

虽然说眼下信息限于信息传递速度极慢,刘焉之死还未传到这边,但就已然发生的事儿来说,也当早早回去坐镇才是当务之急。

只是这位主公的思绪,简直是天马行空,想起一事儿是一事儿,眼下已然跑了这么远了,竟然还想再远一些,脑子都打到三韩和倭国去了,这却由不得贾文和先生不头疼了。

“他们固然只是小国,但实际上,却离着咱们并不远。既然如今已经到了这里,顺路过去看看,总是对咱们利大于弊的,便你等今后制定一些政略,在随着国家慢慢的整合和统一,也将有着莫大的好处…”

刘璋并不觉得贾诩说的有什么不对,相对于这个时代,又有哪个能认识到世界将会在某一天变得极小,小到可以论为地球村。

自己有幸身逢其会,便应不余余力的给麾下们灌输一些思想意识,让他们早一日对身周的国事有所了解。提前去主动接触,去思考,终是比日后人家突然强大起来,一气儿的打上门来,吃了亏再去反思的好。

“…咱们作为泱泱大国,中心之国,待到统一之后,对于周边的属国,都要有所了解才行。不能一味的自大封闭,那将早晚让咱们沦落成为他人口中的食物…”刘璋耐下心,有意识的将国际的意识灌输给贾诩。

“…这北边的三韩、倭国、高句丽、扶余,还有乌桓,南边的吕宋、夷洲、那霸、山越、马六甲,我们只要在能力范围中,都应当考虑进去,如果有可能,我甚至都想亲自去看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又道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休要小看这些小国,他们存在总有存在的道理,在治国

、民生,甚至军事上,只要咱们留心去观察,都能起到借鉴和反思的作用……”刘璋语重心长的说着。

贾诩不再多说,面上若有所思。他能感觉出,这一次出事后,主公貌似在很多事儿上,都似乎有了些不同的感悟。眼光也不再只局限于,如何实现一统天下的大业之上。似乎过早的,已然关注到日后的政治制度的建设上面。

这对于贾诩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提高,也是一个新的挑战。不过让他感到欣慰的是,这也说明,在主公心中,一统华夏,显然已是进入了实质阶段。不复先前的布局时期,殚精竭虑的,只是纠缠于一州一郡的得失之上。

“如果主公打定主意要往倭国去,诩建议倒不如先往三韩之地走走,然后,从三韩直接去倭国的九州和中国之地更好,那样更快捷,也更有效……”

既然明确了刘璋的心思,贾诩竭力从自己掌握的信息上分析着,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诩听闻,倭国只是个孤岛,北部大部分地区,皆是荒芜不毛之地,除了小部分的零散部落外,都不过是茹毛饮血的生番罢了。只有九州、四国、中国地方,似是集为一个统一的政权,叫做什么邪马台的,国主也是个女流之辈,荒唐至极……”

火光跳跃不定,在这极北的山林中,谁也料不到,未来的大汉之主,竟然已经将目光放到了中原之外。而此时,国内,还依然显得形势严峻,前景不明。

数日后,一队人马自高句丽以东,临近三韩之处分开。一支打着血色大旗的骑队,队末依附着一队相貌凶蛮的小队,直往大汉辽东而去。

与此同时,另一支精悍的骑队,却在连声的呵斥下,纵马往东而去。天上,一只玉爪白鹰振翅翱翔,不时的发出一声轻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