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2章:九锡之样【六】(2 / 3)

烽·烟 白石头 2540 字 2个月前

文破译原文为:三岔河口以通航,三船棉麻已如期而发。

“你们!快!快一点!”林沣泽亲自挥着刀,指挥着这五百精锐,自己这一次也是披挂上阵,行在队伍的中间位置上。

林沣泽的队伍,进军的速度并不快,却也不慢,但是相比之于此时的紧急情况来看的话,不管他是去勤王救驾,亦或是浑水摸鱼,看起来都是赶不上的,虽然不知道他这样做的目的,但是还是可以肯定,他是有意为之的。

京津铁路此时已然有两辆运兵的列车在以最快的速度疾驰,列车的轰鸣好像是野兽的咆哮,亦或是猎人在收网前最后的喘,息一般。

徐树铮一个人待在天津卫戍司令部里,

看着桌子上的地图,不时地指指点点的同时,还在不住的点头,他如此行为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一切事情的“根源”已经全部搞清楚了,而且他的部队也已经进军。

要是不出意外的话,这场兵变最大的赢家,就是他。

可是虽然如此,他的计划周密,作战计划详细,可是他依旧还是十分的紧张,虽然他早已是饱战之士,而且京城内此时虽然还在不断的各方增加兵力,但是依旧算不得是大规模的战斗。

但是虽然如此,可是这一次的战斗却是有着改变全国局势,政,权所在的可能的,当然了,也只是可能罢了。

其实未必人数少就一定会战败,自古以来以少胜多的战例比比皆是,有言曰:兵在于其气,用兵即使气,气盛则胜,气衰则败。

当然了,虽然是这么说,但是未必就全准确且恰当,可是仅是如此,也可以说明一些问题了;通县警卫大营此时就是这句话最好的写照。

通县警卫大营此时以备包围了一个水泄不通,而且在包围圈的外围,还有重型火炮,以及密度较高的机枪攻势。

东天以发白,水舞云,却也无风。

通县警卫大营中,因为林沣泽的离开,所以暂时由其副司令米真负责。

米真此人,原是北洋海军中的一名统领,虽然没有参加过甲午海争,但是也是有着不小的威名的,在北洋海军中也算是一个人物。

只不过此人虽然才干出众,奈何却天生好,色,常言要阅遍人间春、色,而且此人有吸食大烟的癖好,袁世凯练兵时曾因此将其驱逐出军队,而后当年设立通县警卫大营的时候,他又被袁世凯以“劳苦功高,虽有癖,却无错,当优而从之。”再次任用。

通县大营其实就是一个可有可无养老的地方,包括林沣泽在内,其实都是徐树铮一手安排的,可是唯独这个米真,是袁世凯亲自调用的。当时调用米真的时候,其实徐树铮还曾一度谏言袁世凯,请求他不要将老骨头塞到新军中。

可是袁世凯却非常强硬的告诉他,必须按照他的要求,妥善安置米真。

如果说袁世凯如此的理由只是因为那一句“劳苦功高,虽有癖,却无错,当优而从之。”的话,恐怕不必他老人家如此。而且就算是他承认了,徐树铮,甚至是段祺瑞,乃至整个知道这件事的每一个人,怕是都不会相信的。

所以袁世凯如此安排的肯定是另有心意的,不过虽然都是明知如此,却也找不到任何证据,亦或是线索,所以也就明知“口是心非”却也无话可说了。

包围通县警卫大营的,是从天津赶过来的队伍,足足有两万余人,他们不但包围了通县警卫大营,而且还将附近的各处要道,尽皆堵死,同时撅断了通到大营中的水路。看这个架势,他们并不想与之交火,而是想以困兵之计,不

战而屈人之兵。

这一方的队伍其实虽然是从天津出发的,但是说到根上,却是湘军的分支,与段祺瑞还有着不解之缘,与此同时,其中还有大部分来自徐树铮家乡的兵勇,这么一说起来的话,其实他们甚至是都可以算是段祺瑞和徐树铮的“亲兵”、“子弟兵”了。

这一群子弟兵的指挥者,要是北洋中一员赫赫有名的战将——吴光新!

吴光新,安徽合肥人,清光绪三十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后又入陆军大学学习,民国成立后,任陆军二十师师长,兼任长江上游地区防卫总司令,又兼任四川查办使、湖南督军。

其与徐树铮、靳云鹏、傅良佐三人,并称段祺瑞手下“四大金刚”,而且其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那就是段祺瑞的妻弟。

按道理说,此时吴光新应该在湖南亦或是四川,而他却之所以此时率军出现在通县,而且还彻底包围了通县警卫大营,其原由,不言自明。

吴光新此时一身戎装,军刀被他攥在手里,来回的劈砍着身边的一根木桩,这不是他无聊的表现,而是这样的动作,是他每一次准备发动进攻前的,习惯。虽然此时的态势,看起来,他们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意思,但是归根结底,他吴光新接到的命令中有这样的四个字“速战速决”!

而之所以又要撅断水路,那不过是他的障眼法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