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
峰高瀑急水帘长,
换骨岩前影自藏。
行尽山川寻胜景,
天涯游子入云乡。
却说这一日,天尚未明,东方才现一线白光。徐霞客便已起身,洗漱已毕,用过早点,收拾行装。此时正值清明前后,春寒犹存,山中雾气弥漫,远处青峰朦胧,隐约可见。
徐霞客心中已有计较,欲往武夷山中探寻换骨岩、大帘洞等名胜,以睹此天下奇观。当下唤来船夫,吩咐道:“尔等可顺流而下,至赤石街头停船歇息,吾自去去便回。”那船夫闻之,连声应诺,随即撑篙摇橹,顺流而去。
徐霞客孤身踏上山路,只见山路两旁,翠竹青葱,绿树繁茂。微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树影摇曳多姿,好一番山林清幽之景。行不多时,远远望见,有三个大字“会真观”的匾额高悬,金光闪耀,甚是庄严。原来这会真观乃是武夷山中一座名刹,香火鼎盛,四方游客,纷至沓来。
徐霞客走近山门,便闻得缕缕香烟袅袅升起,钟鼓之声接连不断。他亦不停留,径直入内,先至正殿,参拜武夷君神像。拜毕,又往偏殿而去,瞻仰徐仙遗体。但见殿内烛火通明,檀香弥漫,肃穆庄严,那诵经之声声声入耳,经久不息。
徐霞客在殿中驻足,望着这庄重之景,不禁心中涌起敬意。伫立许久,若有所思,暗自叹道:“此等仙境,着实令人心驰神往。”正所谓:古刹香烟绕碧空,武夷仙迹隐其中。徐公遗迹传千古,后世游人皆尊崇。
话说徐霞客在会真庙中拜谒已毕,踱出庙门。抬头看那天色,日头尚早,便取道幔亭峰东麓,信步向北而行。但见山路蜿蜒曲折,两旁翠竹青青,随风摇曳。清风徐来,竹叶沙沙作响,令人不觉心旷神怡。
约莫行有半个时辰,转过幔亭峰后,忽见前方山势奇绝,不由得停下脚步。细看时,却见三座峰峦并排而立,高耸入云。那山形奇特,恰似三位仙姑飘然而至,齐聚一处。更有云雾缭绕其间,宛若仙姑披着薄纱,轻舞曼妙,端的是气象万千,令人叹为观止。
徐霞客见此奇景,不禁驻足观望,心中纳罕。正踌躇间,忽见路旁田地里有一位老农正在耕作。那老农身着青布短衫,头戴斗笠,正撑着锄头歇息。徐霞客见状,忙趋步上前,打个稽首道:&34;老丈在上,敢问前方这三座峰头是何名目?&34;那老农抬头看了看徐霞客,捋着胡须答道:&34;客官有所不知,这三峰乃是武夷山中有名的&39;三姑峰&39;。相传往古时节,有三位仙姑在此修行,日久年深,功德圆满,便即羽化登仙去了。后人便将此三峰唤作&39;三姑峰&39;。那换骨岩就在三姑峰左首边上,离此不远。&34;
徐霞客闻言大喜,连忙向老农拱手道谢:&34;多谢老丈指点。&34;说罢,便即快步向前行去,心中暗道:&34;今日得遇老农指引,此番终可一睹换骨岩真容矣!&34;正是:三峰并立冲霄汉,仙姑遗迹在人间。
且说霞客行至山前,凝眸观瞧,见那换骨岩高耸入云,峭壁嶙峋,形态怪异,果真是名不虚传。待看得尽兴,方整好衣冠,欲登攀而上。转过岩后,瞥见一座木梯高悬于峭壁,乃是前人所置。
那木梯分两层,层层叠叠,令人望而生畏。想这徐霞客,虽久经山水,此时亦不禁心生忐忑。当下稳了稳心神,手扶木梯,缓缓向上攀爬。每上一步,只觉木梯随风轻晃,更不敢有丝毫松懈。历经艰难,爬上高处,至一处悬岩。
此处虽不如先前所见换骨岩那般幽深,却别有一番天地。但见四面青山环绕,层层叠翠,仿若天然屏障,将此处护佑得密不透风。山势迂回曲折,岩壁间小径高低起伏,实乃别有洞天。更为奇妙的是,山民皆聪慧过人,因地制宜,依着岩壁建造木屋。或高悬半空,或紧贴崖壁,远远望去,这些木屋或高或低,或前或后,恰似雄鹰所筑巢穴,又似仙人所搭居处。
徐霞客四处张望,只觉奇妙无比,不禁拍手称赞道:“此等巧思,真乃天工人巧也!”正所谓:绝壁高悬木梯危,群峰环绕护仙家。山民妙筑依崖屋,别有洞天在此间。
且说那徐霞客沿着岩缝盘旋而上,心中思忖着就此便可登上幔亭峰顶,岂料前路却被乱石所阻。但见那碎石嶙峋,大的小的堆积如山,即便手脚并用,亦是难以通过。
徐霞客东张西望,寻觅半晌,亦是寻不见半点出路。无奈之下,只得悻悻然折返回来。待下至三姑峰脚下,稍作歇息,便绕过峰后,重新寻着旧路而下。一路之上,山花烂漫,山鸟啁啾,倒也不觉得寂寞。忽然间,前路开阔,却是来到了先前俯瞰突泉的所在。
徐霞客忆起适才在此远观泉景,只见那飞流直下,气势磅礴,当时因急于探寻山路,未曾细细品味。此刻天色正好,何不近前一观?想到此处,徐霞客精神一振,遂整了整衣冠,信步向泉边行去。
霞客来到泉边,只见清流自崖顶倾泻而下,如白练悬空,似银河坠地。泉水激石溅玉,飞珠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