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
飞泉珠帘挂玉门,
青松蟠曲气高浑。
天梯夜路星光引,
回首崖中已几重。
徐霞客、浔阳叔翁与仆憧子三人,于齐云山榔梅庵复宿一宿。是夜,庵外风雪肆虐,寒彻至极,滴水瞬息成冰。庵虽陈陋,然壁厚且低,顶之茅草若絮,故而屋内暖若春时。三人眠不甚安,却亦稍作休憩。
次日晨初,徐霞客先醒。其轻推庵门,见晨光微现,周遭雪色未消,清寒中透有宁和之气。昨夜滴水之声犹存耳畔,仿若仙乐。徐霞客深吸一气,顿感神清且气爽,昨日之疲消去大半。未几,浔阳叔翁与憧子亦醒。三人简用过早饭,遂整束行装,欲再启程。
徐霞客谓二人曰:“昨游太素宫、舍身崖等处,今吾欲返天梯,再探齐云山之幽险奇景,如何?”浔阳叔翁闻之,连声称善:“甚妙!甚妙!那天梯甚为峻险,白日行之更能体悟其妙处。”于是乎,主仆三人依昨夜所行山路而返。未几,便至天梯之下。
但见天梯依旧险绝异常,石阶陡峭,直若通天。极目远望,难穷其端,仿若通天之途。然于白日行走,确较夜里从容些许。徐霞客三人拾级而上,步步惊心。徐霞客身轻似燕,步履稳健,浔阳叔翁与憧子紧随其后,不敢稍懈。
沿途之景,美不胜收。奇峰怪石,列于两旁;古松翠柏,郁郁苍苍。山间云雾缭绕,如轻绡缥缈。徐霞客不时驻足观之,心中赞叹不迭。
徐霞客行于前,边攀边顾盼。但见天梯两侧,崖石峻峭,如斧削刀斫,石缝间点缀几丛松柏,枝叶为雪所压,恰似天然之饰。其不禁慨叹:“齐云山实乃奇峰险崖之所,每一步皆现险景,令人心驰神往。”浔阳叔翁于后相随,闻徐霞客之语,亦不禁称叹:“弘祖所言极是。此齐云山之险峻,实乃吾平生所仅见。”
正言语间,忽闻憧子于后惊呼一声:“二位老爷,快看那边!”徐霞客与浔阳叔翁闻声回首,只见远处山峰之间,忽有一群白鹤飞出。那白鹤于晨光中翱翔,时而穿梭于云雾之中,时而掠过山峰之顶,甚为潇洒自在。徐霞客见此,不由喜上眉梢,赞曰:“好一幅‘仙鹤朝阳’之图也!此等情此等景,当真世间罕有!”主仆三人看得入迷,几忘脚下险路。直至一阵冷风拂来,方回过神,继续向上攀行。
徐霞客一行三人至天梯之下,只见石阶陡峭,直入云霄。徐霞客举首而望,不禁倒吸凉气。但见石崖似刀劈斧斫般齐整,三面为石壁所围,上有石崖覆顶,下则嵌于石崖之中,宛如天然石廊,蔚为大观。正当徐霞客惊叹之时,忽闻哗啦啦水声传来。抬眸望去,只见崖壁时而有泉水飞落,晶莹水珠于阳光映照下熠熠生辉,恰似珠帘垂落,甚是好看。
浔阳叔翁见此,笑谓徐霞客曰:“弘祖,此乃齐云山有名之‘珠帘水’胜景也。”徐霞客闻罢,连连颔首,只觉那水声如丝般柔,又似琵琶拨弦,入耳清脆悦耳。不由得慨叹道:“此等飞瀑奇景,实乃天下一绝。若非亲睹,安能信世间有此绝妙景致?”
主仆三人于此驻足良久,方恋恋不舍继续前行。沿石崖未行多时,忽见前方崖壁之下,隐约有一洞穴半隐于山石之间。那洞口虽不显眼,却深邃无极,宛如一张神秘之大口,欲吞万物。洞口外阔而洞内低,恰似一座迷宫,令人不禁生探索之欲。
徐霞客见之,好奇之心顿起,忙向浔阳叔翁询道:“叔翁,此洞莫非有甚来历?”浔阳叔翁闻言,笑答曰:“弘祖好眼力。此洞乃齐云山有名之罗汉洞,相传洞中纵深可达十五里,东南直抵南渡呢。”徐霞客闻罢,不禁啧啧称奇:“此洞似隐似现,洞中深邃,若非有人指点,恐难察其奥妙。齐云山真乃每处景致皆含玄机,令人叹服。”
正言语间,忽闻洞中传来阵阵回声,仿佛有人于洞中言语一般。那声音时高时低,时远时近,似有若无,令人悚然。三人不由面面相觑,皆现惊异之色。憧子胆小,躲于徐霞客身后,颤声道:“老爷,这洞中莫非有甚妖怪不成?”徐霞客闻之,哈哈大笑,道:“憧子莫怕,此必山风入洞,与岩壁相碰所致。吾倒要入内一探究竟。”
浔阳叔翁见之,忙劝阻道:“弘祖且慢,此洞幽深,若无准备贸然入内,恐生危险。不若吾等先寻些火把,再作计较如何?”徐霞客略作思索,道:“叔翁所言甚是,吾等当小心为上。”遂与浔阳叔翁一同寻觅火把。
不多时,三人寻得火把数支,点燃后,徐霞客手持火把,率先迈入洞中。洞中幽暗潮湿,弥漫着一股神秘之气。徐霞客小心翼翼前行,借着火光,隐约可见洞壁上刻有一些奇异之图案与文字。其仔细端详,欲解读其中之奥秘。
随着深入洞穴,那回声愈发清晰,仿佛有无数人在低语。憧子紧紧跟随在徐霞客身后,心中恐惧不已。浔阳叔翁则神情凝重,警惕地观察着四周。
突然,前方现一道岔口,徐霞客停下脚步,思考着该往何处前行。就在此时,一阵凉风袭来,吹灭了其手中之火把。三人顿时陷入一片黑暗之中,心中恐惧陡增